探讨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2014-04-17 01:03
导读:会计论文毕业论文,探讨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一、我国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现有理论教学形式剖析我国目前的高
一、我国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现有理论教学形式剖析我国目前的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理论教学形式主要有四种。
“零”理论教学形式。学生在校三年,承受全理论教学,没有任何理论教学。有的学校为了追求专升本的高分和考证过关率,从学生入校到毕业,全部实行理论教学和题海战术。依据我们的调查,目前有3%的高职高专院校采用此种理论教学形式。
此形式下,学生只从教材上见到主要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历来没有亲身填制、注销或编制过。
“分散”理论教学形式。学生在承受理论教学的同时,教员为阐明理论问题而对学生停止局部分散的、非系统的理论演示,并让学生停止理论操作。如“根底会计”教学中当教员讲到会计凭证时,会给学生发些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一方面给学生演示怎样填,另一方面让学生亲身入手练习。依据调查,有16%的高职高专院校采用此种理论教学形式。此形式下,理论教学仍占主导位置,理论教学为理论教学提供效劳。
“2+1”理论教学形式。学生在校前两年半停止理论课程学习,并在一切专业课程学习完毕时停止为期两周的会计综合模仿实习,最后一学期让学生停止岗位实习。依据调查,有59%的高职高专院校采用此种理论教学形式。此形式下,也是理论教学占主导,理论教学为理论教学提供效劳。
“1+2+1”理论教学形式。学生在校三年,前两年半停止理论课程学习,其中“根底会计”理论课程完毕后停止为期一周的“根底会计实训”,“财务会计”理论课程完毕后又停止为期两周的“财务会计岗位实训”,最后一学期让学生到单位停止岗位实习。依据调查,有22%的高职高专院校采用此种理论教学形式。
此形式下,理论教学比重上升,但仍以理论教学为主。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上述四种理论教学形式中,“零”理论教学形式完整与职业教育南辕北辙。而其他三种形式都各有优缺陷。“分散”形式的优点在于能够让学生边停止理论学习边理论操作,有助于学生了解并消化理论学问,并对会计理论产生一定的理性认识。其缺陷在于学生所学学问和技艺是非系统的,缺乏对会计流程的整体觉得。“2+1”形式的优点在于注重会计业务、会计流程的整体理论与岗位实习,但又缺乏分散实训的根底锻炼。“1+2+1”形式,既注重了会计根本业务的流程实训和财务会计复杂业务的岗位实训,又注重了学生的岗位实习,但缺乏分散的根底实训及会计专业的综合实训。
二、我国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理论教学环境剖析、打不破的“
会计学科体系”。我国会计职业教育界请求突破会计学科体系,树立会计职业教学体系的呼声很高,但多年未果。主要缘由是会计学科体系基本打不破。就目前而言,我国会计与国际接轨,国际上其他国度的会计职业教育也是学科体系,所不同的是他们的理论教学主体、办法与我国不同。如美国,会计职业教员自身是企业员工,便当学生到企业实训。美国职业院校的会计实训包括会计分散实训与会计集中实训。会计分散实训是教员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布置理论课业,让学生本人到企业中察看、调查、操作,并上交记载、
调查报告等。会计集中实训,相似我国的岗位实习,但实习机制较好。学生进入单位后,先上交个人实习方案,单位依据学生实习方案布置实习岗位。学生实习终了分开单位时需求由单位主要财务人员组成审定小组对其考评,实习生需求对实习审定小组汇报其实习经过、收获和缺乏,由实习小组对学生做出客观评价。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变不了的“本科教学形式”。德国的“双元制”是职业教育的胜利模范,但却没有在中国推行。缘由在于中国没有实行“双元制”的教学环境。一是政府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规章去约束企业配合学校教学;二是企业本身为追求经济效益,不愿意配合学校教学;三是职业院校办学经费慌张,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学生的理论、实习中。由此招致我国目前的职业院校会计教学仍是本科形式,理论教学多、理论教学少。
三、我国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理论教学新形式的构建依据我国目前的会计理论教学环境,分离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会计电算化省级试点专业的理论教学变革,自创国内外现有理论教学形式中的优点,构建“一个中心”“两个课堂”“四级实训”“五种办法”“三个保证”的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理论教学形式。该形式不请求政府干预,不变卦学科体系,但对会计本科教学形式改动很大。
一个中心。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应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理论教学应贯串会计教学全过程。过去我们也说学校应以 “教学”为中心,但这个教学均是理论教学,即使有理论教学也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应以理论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
两个课堂。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应设置校内、校外两个理论教学课堂。我国目前的会计教学大多也是校内、校外两个课堂,通常前者为理论课堂,后者为理论课堂。但实践上校外理论课堂根本上名存实亡。一是学生本人联络实习单位,专业对口率极低;二是学生一旦实习,学校就放手不论,不会对学生的实习单位、实习效果等停止监视;三是学生实习期完毕时交给学校的实习审定和
实习报告多属胡编乱造。就我国目前的大环境而言,会计理论教学应以校内为主,校外为辅。无论办学评价也好,试点专业验收也罢,校内会计理论教学都应是考评的重点。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四级实训。包括随课分散实训、分课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岗位实习四种。
一是随课分散实训。这是进步学生运用所学学问的重要教学环节。会计专业开设的根底会计、财务会计、本钱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经济法、统计、初级会计电算化、审计等课程都要布置随课分散实训。如“根底会计”课程中针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
日记账、明细账、总账、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停止实iJilI(‘财务会计”课程中针对存货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无形资产核算等停止实训;“本钱会计”课程中针对种类法、分批法、分步法等停止实iJi 会计电算化”课程中针对工资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总账子系统等停止实训。这些实训都应布置在各自的理论教学之后,需求教师在每门课程的教学方案中表现,并配以相应的实训教材。随课分散实训请求前后连接,亲密分离理论教学内容和进度,停止全面系统的布置。经过随课分散实训学生既稳固了理论学问,也进步了各项适用技艺。
二是分课综合实训。这是培育和进步学生综合入手才能的重要手腕,也是理论联络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本专业的根底会计、财务会计、本钱会计、初级会计电算化都要单独开设根底会计实务、财务会计实务、本钱会计实务、会计软件操作课程,停止系统的实训,使学生对会计业务的程序性、系统性、完好性有更好的认识与把握。实训时间布置在各自理论课程完毕后,普通状况下,根底会计实务、本钱会计实务、会计软件操作各为期一周,财务会计实务为期两周。
三是专业综合实训。这是在会计专业学生全部课程完毕之后停止的一次专业综合实训,其内容涵盖根底会计、财务会计、本钱会计、初级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审计,为期两周,布置在第五学期学生实习离校前。同一套材料,学生首先停止手工操作,然后停止电算化操作,最后互相交流所做账目停止穿插审计。该实训所用教材必需由校企协作编制。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四是岗位实习。这是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学问的了解,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艺,培育学生剖析问题、处理问题、融入社会的重要手腕。岗位实习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重要的理论教学环节。学校与学生应选择专业对口、业务全面、会计根底工作好、会计人员素质高的基层单位停止实习。学校应增强对实习的组织指导,选派经历丰厚的教师做实习指导,以保证明习方案的落实。本专业的岗位实习,通常布置在第三学年的下学期。
五种办法。包括实物演示法、模仿实习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校外实习法。(1)实物演示法。经过实物展现、投影播放、电视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软件演示,展现企业财务部门的组织机构、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材料,以进步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了解性,进步教学效率。如对根底会计、财务会计、本钱会计、审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的随课分散实训教学,均可采用此办法。(2)模仿实习法。它是一种在校内实验室停止的,以企业真实业务材料模拟企业财会部门会计实务处置的仿真演练方式。如根底会计、本钱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综合实训及会计专业综合实训都可用此办法。(3)案例教学法。它是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企业的实践案例,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停止讨论、交流的教学办法。这一教学办法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变消极承受学问为主动内
化学问,以培育学生独立考虑、综合剖析和发明性地处理问题的才能。如财务管理分散实训、审计分散实训均可采用这一办法。(4)项目教学法。这是一种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学问和办法,亲身入手、互相协作,完成某一实践操作,并撰写操作报告的教学办法。随课分散实训能够普遍运用项目教学法。(5)校外实习法。这是一种传统而且有效的理论教学办法。由于市场的剧烈竞争,学生面临繁重的
就业压力,传统的实习基地曾经丧失,大局部学生只能本人寻觅毕业实习单位。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学校也因而对学生的毕业实习失去控制,招致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破费大量的时间寻觅就业时机,如联络:[作单位、参与面试等,局部学生的毕业实习也只是流于方式。因而,实习基地的建立和学生校外实习的监控应是学校理论教学的重要工作。
三个保证。包括会计教材保证、实训基地保证和师资队伍保证。(1)会计教材保证。关于随课分散实训、分课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以及岗位实习,需求编写相应的实训教材或实训指导书。教员根据实训指导书布置实训内容、实训时间、实训办法和实训地点等。(2)实训基地保证。实践操作才能的培育主要依赖于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的强化锻炼。学校应树立校内、校外两大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用于随课分散实训、课程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校外实训基地用于学生岗位实习。鉴于我国目前的大环境,在校外实训基地难开拓的状况下,我们应把主要精神与资金投入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立上,应用校内实训基地停止随课分散实训、课程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经过这一系列实训,进步学生的技艺程度,同时也刺激校外企业的支持,带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3)师资队伍保证。为配合新理论教学形式的推行,教育部应将随课分散实训、分课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归入教育部双师
培训体系,请求各高职院校选派教员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