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理论与实践探析(2)

2014-06-25 01:03
导读:随着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频率加快,世界性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扩张的市场给企业带来了生机,也使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在这种下,信息
随着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频率加快,世界性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扩张的市场给企业带来了生机,也使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在这种下,信息需求发生了变化。人们不仅需要了解企业过去资金运用得如何,更需要把握企业现在的经营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态势。此时,会计越来越暴露出与环境的不适应性。但由于各种原因,直至20世纪80年代,历史成本会计依然占据主导地位。80年代后期,美国金融行业2000多家陷入困境,这之前的财务报告仍然显示公司的经营业绩良好。此次事件从根本上动摇了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也引发了全世界范围的公允价值计量革命。
  
  二、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
  
  (一)“决策有用论”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会计最基本的理论概念。19世纪末20世纪初委托代理关系走向成熟,使得企业会计目标表现为控制受托责任的履行过程,并通过会计报表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这就是会计目标的“受托责任论”。在“受托责任论”的目标下,为了有效协调委托和受托关系,客观公正地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要求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强调客观性,会计确认上只确认企业实际已发生的事项。在会计计量上坚持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因为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是客观的和可验证的。但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股权的分散化程度越来越高,委托代理关系产生了变化。表现为人数众多的股东仅以市场为媒介与企业间接沟通。大量分散的股东关注的是持有股份能够带来的收益或利得,股东更想了解企业当前和未来前景的信息。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会计目标的更新。1973年美国协会特鲁布罗德委员会发表了《财务报告目标》,该报告叙述了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为“提供据以经济决策的信息”。之后,FASB又对此进一步进行了修改,标志着决策有用论已发展成为现代会计目标。在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下,必然要求会计计量由历史成本为基础转换为以反映现在,面向未来的公允价值为基础。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现代会计目标是向者提供据以经济决策的信息,但怎样的信息才能满足投资者决策需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正是选择和评价可供取舍会计准则、程序和方法的标准,是对会计目标的具体化,是对怎样的会计信息才是有用的这一问题作出的回答。1980年FASB在SFAC No.2中指出,会计信息是否有用主要取决于会计信息是否具备“相关性”和“可靠性”两个主要质量特征,相关性与可靠性应当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根据SFAC No.2的表述,会计信息与决策相关意味会计信息能够帮助使用者对过去、现在和未来事件的结果作出预测,或者能够证实、改正先前的预期,即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同时具备及时性、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另外,可靠的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信息应能不偏不倚地表述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避免倾向于预订的结果或某一特定利益集团的需要。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下,会计信息依据可验证性的实际交易数据,具有高度的可靠性。然而在价格变动情况下,历史成本计量就不能反映正确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或者无法提供决策有关的现行价值而可能与使用者的具体决策需要不相关。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法下,每个会计期间都必须及时重新计量现有资产和负债价值,因而财务报告能够比较充分地反映通货膨胀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因此,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更准确地评价企业真实情况。同时公允价值计量下,应用估值技术能够相对更准确地预测未来。这样,基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不仅与决策相关,而且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它意欲反映的内容,也应该是可靠的。理论上讲,公允价值会计能够更好地满足相关性与可靠性并重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三)现值技术研究成果 考察公允价值的发展历程会发现,人们已经基本认同了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更好地满足相关性要
上一篇:关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后续计量模式探讨 下一篇:论公允价值理论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