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允价值理论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2)
2014-06-25 01:03
导读:事实上,近年来国际准则有关公允价值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日渐成熟,较为严密、可行的公允价值计量体系已初步形成,这些经验和做法可为我所用,从而大为
事实上,近年来国际准则有关公允价值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日渐成熟,较为严密、可行的公允价值计量体系已初步形成,这些经验和做法可为我所用,从而大为降低我国运用公允价值的风险。
(2)涉及面广:我国会计准则制定者审时度势,从我国参与全球化的大局出发,在充分考虑我国目前的经济、等因素的基础上做出了大胆的选择。目前我国已发布的38项具体会计准则中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有30项,在这30项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准则中有21项程度不同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涉及范围之大是显然的。
(3)运用谨慎:尽管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运用较为广泛,但又是有条件的、谨慎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公允价值运用的非主导性和严格的限制条件。新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采用。这实际上是在强调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我国会计计量中的主导地位,是在坚持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的前提下,引入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的。
三、公允价值理论的前景展望
1.公允价值理论发展的必然性
(1)公允价值计量是合理反应企业状况、提高财务信息相关性的需要。它着眼于现在和未来,它体现了一定时间上资产或负债的实际价值,以公允价值计量能够真实反映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或企业在清偿是需要转移的价值,能较准确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
(2)公允价值计量是我国发展的需要。对于处于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中的金融工具,显然公允价值是会计所能提供的最为相关的计量属性,或者是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
(3)公允价值计量是会计国际化的需要。作为用来规范国际商业通用的会计,在全球经济发展的浪潮中逐步实现国际化是必然要求。若我国过分强调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拒绝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就会降低会计报表中的资产价值,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国际者低估我国的业绩,从而不利于我国吸收国际资本,也不利于我国公司到境外上市和发行股票。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2.公允价值理论发展的曲折性
(1)思想观念的转变存在难度。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在世界会计史上沿袭了百余年时间,追随会计计量属性的产生和发展这一路走来,对会计人的影响无论在思想观念还是行为意识上都已经根深蒂固。而公允价值问世至今也不过30来年,这中间必定要经历一个不断地反复和波折的过程。
(2)会计计量体系全面变革需要时间。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奠定了传统产生和发展的基石,在会计方法论和实践领域一度占据着绝对核心的地位。如果要彻底改变现有的会计计量模式,实现公允价值取代应用的革命“需全面触动传统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现有理论,不是一蹴而就的”。
(3)公允价值计量在实务工作中具有较大难度。尽管现值技术不应该成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障碍,但必须承认公允价值计量在实务操作中的确具有较大难度。公允价值计量的推广应用是会计理论革新的机遇,但也是对会计人从业技术全面进步的挑战。要真正掌握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中的专业技能技巧,实现公允价值的准确计量和妥善处理仍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会计人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也需要充足的过渡时间。
(4)理想前提条件在现阶段还无法完全实现。经济的繁荣、市场的成熟、环境的优化、会计执业人员专业素质和水准的提高以及企业内外会计控制和监督机制的完善等都是理论上全面推行公允价值会计的前提条件,而这一系列条件的实现需要主客观因素共同发挥作用。
总的来说,公允价值会计在理论基础研究方面已日趋完善,在理想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的推广应用也得到了可行性论证。但是由于多项复杂因素的存在,全面推行基于公允价值理论构架体系下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理想环境在现阶段还无法完全实现,而且这个阶段可能还会延续一定时间。所以,即使公允价值计量的推广应用是大势所趋,然而对于会计实务领域来说,在具体实践中的选择更多的应该仍如葛家澎教授所预见的那样:“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间内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将同时并存,实现优势互补”。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参考文献: [1]2006企业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部制定,经济科学出版社
[2]王晓艳:公允价值会计理论和应用分析.财会通讯,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