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上市公司的影响(2)
2014-07-02 01:17
导读:四、公允价值计量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的运用及其影响 (一)公允价值计量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的具体体现 新准则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
四、公允价值计量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的运用及其影响 (一)公允价值计量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的具体体现
新准则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视同一个企业购买另外一个企业的交易,按照购买法进行核算,按照公允价值确认所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在购买日,购买方的合并大于确认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净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企业应于每个期末,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计算确定其减值金额。对商誉测试的减值部分,应计入当期损益。在购买日,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小于确认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净额的差额为负商誉,在对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复核后,计入当期损益。
(二)公允价值计量所带来的会计与后果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公允价值计价基础,在报表上对被购买方的资产和负债价值变动以及合并中产生的商誉进行确认和摊销,在合并业绩的计量上实现了投入与产出的对称性配比,但合并利润也会低于之前的权益法操作。同时,在物价上涨或资产质量较好的情况下,购买法由于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使其所报告的净资产通常大于之前采用帐面价值计量的权益法。国外的实证研究均表明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譬如,利用公允价值确定或利用资产减值计提的自由裁量权,蓄意低估被购买方的资产或高估其负债,从而为合并后报告较高的盈利创造空间;再如可高估未完工研发费用,蓄意低估合并商誉。因此,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是否会导致企业的非理性合并行为,很可能被之后的资本所见证。
五、公允价值计最在工具确认和计盘准则中的运用及影响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一)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中的体现新的准则,修订了调整投资的分类方式。
调整后的投资分类为:交易性投资、持有到期投资和权益性投资。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对于交易性金产,取得时以成本计量,期末按照公允价值对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按照这一规定,进行短期股票投资的,将不再采用原先单向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量,而将纯粹采用市价法。
(二)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投资者的影响
1.金融工具表内化使投资者能正确识辨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新准则规定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并从表外移到表内反映。衍生金融工具这类资产一般没有取得成本,如按成本计价则无法体现在报表当中。而此类资产或负债所隐藏的风险却令人惊目,著名的巴林破产案就是典型。因而表内化金融工具对投资者而言无疑是人心所向的。此外,为了避免给报表带来过大的波动,上市银行和应当考虑表内化将对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投资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及衍生金融工具对报表的影响。
2.公允价值计量可能使非专业投资者难以看透报表信息,从而导致投资失利。目前上市公司的证券类投资当市价比成本低时必须计提跌价准备,但如市价比成本价高,只要公司并没有抛出实现收益,此账面盈利并不能计入当期损益。新准则对此种投资期末按公允价值入账,账面盈利就能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当持有投资上升时,将确认未实现收益,因此会虚增企业利润,而利润增加又会导致加重,这和期末按市价确认投资性房地产情况雷同,直接结果会是导致企业现金流出。对于只敏感于利润数字的非专业投资者而言,这之间的连环反应必不为所知,从而容易导致其决策失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优越性是毋庸讳言的,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主导性将会日渐显现。但是,我们也应意识到由于使用者的逐利动机、会计准则制度不完善、相关的法规不健全及执法不严等,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容易导致产生利润操纵行为。因此,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全面运用公允价值尚需通过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资本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完善以及市场监管、职业建设等
系统工程来解决。
大学排名
(三)新会计准则中金融工具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最为广泛而深入
投资者常见的金融工具是短期股票投资,原准则从谨慎的原则出发,股票期末市价若高于成本价不计收益,若低于成本价则要计损失。新准则下,若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报忧又报喜”,即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市价与成本的差异均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市价与成本的差异均计入资本公积,不影响当期损益,影响净资产。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股票投资均划分为金融工具,若划分为长期股权投资,则后续计量不采用公允价值核算。
按照新会计准则,上市公司利润表中设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综合反映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对上市公司当期损益的影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主要来自股票、基金、债券等金融资产,2007年上半年平均为上市公司带来了近3000万元人民币的巨额利润,这一科目平均占上市公司税前利润的59.44%,而具有公允价值净收益的上市公司则平均得到了5600万元人民币的利润,平均占税前利润的79.78%。
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等不同的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要计入资本公积里,这意味着公允价值也会对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资产评估业的发展,会计人员素质的增强,合理监督机制的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将形成以市场规则为主、相关政府机构监督为辅的、不受特定主体操纵的机制,公允价值最终将在非货币性交易的、金融资产等会计处理中担当重要角色。
[参考文献] [1]部:《企业会计准则》,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孙景翠、林艳、曲娜:《浅析公允价值应用的现实合理性》,《商业研究》2005年第14期。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3]张倩:《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是亮点》,2006年5月19日。
[4]黄世忠:《企业合并会计的经济后果分析》,《》2004年8月。
[5]FASB,SFAS149:Amendment of statement133 on Derivative Instruments and Hedging Activities,Apr,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