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新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论文摘要:文章介绍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和必然性及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运用,简要分析了目前公允价值的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现存问题的对策。
公允价值的应用从1997年的引入到2001年的回避,再到2006年的重新引入带扩大应用范围,真可谓一波三折。2006年2月15日,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并自2007年1月1日在中率先执行,这套体系标志着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已经与国际报告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对于完善我国主义体制、促进国际间的贸易与活动以及加速中国融入全球经济都具有重要愿意。在这套新会计准则中,最大的亮点无疑是在投资性房地产和重组等项目中引进可公允价值计量,使得国内更多的企业有了选择公允价值模式的机会。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各方之间,交换一项资产或就结算一项负债时采用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自愿的各方进行的当前交易中,即在非强制或清算性出售交易中,买卖一项资产(承担或结算一项负债)所采用的金额。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也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行了定义: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进行交易。
上述的定义虽有不同,但从各国的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可概括出其基本特征:(1)公允价值的本质都是一种基于市场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他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2)交易双方平等、自愿、熟悉情况是构成公允价值的三大特性。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公允价值运用的必然性
(一)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完善的制度需要在国际间、政府间寻求趋同,才能缩短各主体间的差别。近年来,我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各项制度与规定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前提下与国际规则越来越明显接近。会计作为通用的商业,自然也应同国际准则保持一致。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除了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应有的谨慎之外,在操作层面上也保持了自己的特色。既符合我国国情,又是对国际会计准则的有益补充。
(二)资本市场、技术信息日趋成熟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各类金产的交易已经形成较为活跃的市场,具备引入公允价值的条件,回避公允价值的使用将导致企业在会计处理上前后不一致。财务报告在旧准则框架体系下基本无法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对外提供对决策有用信息的要求,引入公允价值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更有利于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现状
目前,我国已颁布的38项具体准则中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有30项,其中17项不同程度运用公允价值,其中主要在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工具确认和计量等项目中采用公允价值。例如:在《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符合一定条件时,可将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中,以转让非现金资产的方式进行债务重组的,债务重组利得以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产转让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也多处用到公允价值。如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对价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