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准则下R&D费用的处理与盈余管理
2014-06-28 01:11
导读:会计论文毕业论文,浅谈新准则下R&D费用的处理与盈余管理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关键词:盈余;准则;R&D费用
关键词:盈余;准则;R&D费用
论文提要:会计学术界在过去的20年里始终存在着广泛的关于盈余管理问题的讨论。本文对盈余管理及其动机进行简要分析,以研发费用为例对新旧准则下的盈余管理状况进行对比,针对准则中依然存在的漏洞给出控制盈余管理的建议。
一、盈余管理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现象的产生源于会计准则的选择性以及人假设,因此公司会选择利润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政策。
广义上来说,盈余管理产生于管理人员在报告和进行交易时运用职业判断改变财务报告结果,或误导部分利益相关者,或影响依赖于报告数字的履约。狭义上来说,盈余管理就是非法操纵报告收益,或不适当地利用会计准则的灵活性。后者一般被称为“盈余操纵”。
实质上,盈余管理就是对利润的操纵调整,不过“操纵利润”更偏向于违规舞弊,虚增或减少报告利润,而盈余管理是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获得更有利的财务报告结果。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的产生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动机:
1、契约动机。会计数据的作用之一在于为公司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签订的契约提供量化约束标准。经营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的压力,因此随着公司财务状况逐渐接近合同规定的界限,经营者的盈余管理动机会逐渐增加。
2、避税动机。对于非,来自于增加利润的压力远低于上市公司,所面对的主要问题是税负的压力,一般会选择通过盈余管理来降低所得税费用。
3、资本动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为者或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因此,经营者可能通过盈余管理在短期内获得更多的投资资本,在资本市场上做出有吸引力的表现。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4、个人利益动机。这是最为根本的动机。经营者是理性人,为了追求最大的个人利益,会选择通过会计操作将利润控制在最高等级奖励的利润范围内。
(三)盈余管理的途径。为公司经营者应用的盈余管理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现举例说明。
1、利用关联交易。关联交易的成交价格会被交易的一方控制,经营者能够将价格确定在他们预期的水平,例如以正常市价两倍的价格作为“公允价值”出售资产,公司因此获得资产处置收益。
2、提前或推迟确认费用。在权责发生制下,收入确认的时间也是影响盈余的因素之一。例如,即将离任的经营者将费用的入账时间推迟至下个经营者上任的会计期间,增加其自身报酬的同时也可获得良好的能力声誉。
3、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旧会计准则规定可对八类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在影响资产减值的因素消失之后,减值准备可以转回。为数不少的公司都利用这条规定冲回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以增加本期的现金流入,虚增利润。
盈余管理不仅可以通过会计估计和会计方法的变更和选择实现,也可以通过变更运营决策来实现,如扩大某一期的生产规模,提供更宽松的信用政策等。
二、R&D费用与盈余管理 (一)会计准则中定义的R&D费用。研发费用(简称R&D费用)作为期间费用之一,与之相关的会计操纵被广泛地应用于盈余管理中,研发费用发生于新产品的研制过程或已有产品的升级改造过程中,研究开发是公司通过新产品销售获得未来收益及经营扩张的途径。
根据旧准则的规定,研发费用在构建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需在实际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而新准则将整个无形资产构建过程划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使费用的确认更加清晰化。在研究阶段,技术仍不成熟或是否将无形资产应用于未来生产过程尚不明确的条件下,相关的费用需计入发生当期的管理费用;在开发阶段,则要慎重考虑所开发的产品是否能够成功上市或技术是否能够应用于未来经营之中,发生的费用是否应当资本化。
大学排名 (二)R&D费用与盈余管理。新准则规定无形资产的构建过程需细分为研究阶段(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和开发阶段(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装置、产品等),基本研究过程中的费用需在利润表中加以反映,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R&D费用可以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的成本:
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2、具有完成该无形转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