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论我国会计监管体制的创新(2)

2014-07-04 01:00
导读:三、监管标准的创新 (一)我国现行会计监管标准的分析 会计监管体制的标准就是实现会计监管的“尺子”以及实现监管的手段,目前我国的会计监管标

  
  三、监管标准的创新
  
  (一)我国现行会计监管标准的分析
  会计监管体制的标准就是实现会计监管的“尺子”以及实现监管的手段,目前我国的会计监管标准主要包括《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制度》、《法》等。从总体上看,通过这些会计监管标准的监管是有效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会计法规对会计监管的规定较为笼统,对业务活动只有定性的要求,缺乏定量要求,缺乏可操性。我国至今未出台一部有关会计方面的民事责任赔偿法,迄今为止,监管部门很少把会计信息的制造者、者和监督者纳入刑事责任的范畴之内,民事赔偿更是微乎其微。
  (二)会计监管标准的创新,重在健全监管法规
  我国现有的会计监管法律突出表现为偏重对违法违规者、刑事责任的追究,忽视对遭受损害的者的民事赔偿,、会计师事务所造假的很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违法、违规者的侥幸。因此立法机关要创建一个有效监管的法治,以形成一套多层次、多方位的会计监管标准体系。会计监管标准创新有:
  1、立法方面尽快明确地把会计信息的制造者,管理者,监督者都纳入法律法规的范围之内,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对违规机构和人员依法追究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支持受害投资者向相关责任人提出民事诉讼并要求赔偿。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域性差异较大,各级地方人大和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具有适应自己特色的《会计法》实施细则和相应的会计行政规范。
  2、随着经济向法制化方向发展,法院无疑将成为有关会计案件的裁判机构,所以积极推进司法介入,建立财税专业法庭。并且可以由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专家鉴定委员会,该机构出具的鉴定报告应同法医鉴定等司法鉴定报告一样,成为法庭的有力证据,同专业法庭一起裁决有关会计案件,这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四、会计监管责任创新
  
  (一)我国现行会计监管责任的分析
  会计监管责任主要包括对监管主体和监管客体的责任约束。从当前我国有关法律法规上看,对于作为监管主体的政府缺乏有效的责任约束,而是更多的强调对监管客体的责任约束,甚至有些规对监管客体的约束也相对模糊,如:《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单位负责人,是指法定代表人或指直接负责单位日常经营活动的单位负责人。在实际操作中,一旦会计信息失真,首先追究的往往是会计人员的责任,这种定位对会计人员来说,显然是不公正的,是会计职责不对称的表现。并且国家给予政府行业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制定权,却没有明确政府制定低效或者无效法规时应该承担的责任,显然政府的权力和责任不对等。
  (二)会计监管责任创新,做到权责对称
  从理论上、法律上重新界定有关会计责任,从法律上明确会计信息质量的第一负责人是对本单位工作全面负责的高层管理者,这样从法律上防止了“角色易位”。会计责任必须坚持权责一致和权责对等原则,做到会计资料谁认定谁负责,实行会计责任逐级转移的办法。即会计报表一旦被上级部门或有关负责人认可或审批,认可的部门或个人就必须要对该报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负责,下级部门和个人可不承担负责。同时建立必要的会计监管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划分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的具体界限,以保证监管权责对称。在现实中,高层管理人员权限过大,与会计人员责任不对称,甚至有关负责人对自己的责任认识不够深刻,认为会计信息质量只是会计人员的问题,而又出于种种目的,指使会计造假。所以建立必要的会计监管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划分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的具体界限,以保证监管权责对称。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参考文献:
  1、陈汉文.注册会计师职业行为准则研究[M].中国出版社,2002.
  2、马骏.体制不协调与监管瓶颈:我国会计监管体制的演变及路径选择[J].,2005(10).
  3、张建儒,王玉梅.完善我国有效的会计监管机制问题研究[J].改革研究,2004(6).
  4、程安林,梁芬莲.基于会计信息监管特性的会计监管政策分析[J].通讯(学术版),2007(4).
  5、张以宽.论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监管体系[J].与经济研究,2003(1).
上一篇:关于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