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及消除对策(2)
2014-07-04 01:00
导读:2.物价变动对实务的影响。 (1)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状况和经营成果。在物价上涨时期,持有现金及等价物一般会遭受货币购买力损失,持有实
2.物价变动对实务的影响。
(1)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状况和经营成果。在物价上涨时期,持有现金及等价物一般会遭受货币购买力损失,持有实物资产一般会获得持有利益,持有货币性债权一般会遭受货币购买力损失,持有非货币性一般会遭受持有损失,持有货币性债务一般会获得货币购买力利益。同时,由于低估资产、少计费用引起虚计收益,这些情况通过一般物价指数或按现行价格进行相应调整,便能反映其价值。但这是现行财务会计制度所不允许的,故造成基本会计数据失真。
(2)投入资本的保持情况不能得到恰当反映。企业的净资产表示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金或资本,净资产的确认受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收益的确认所制约。在持续经营条件下,以上各个项目必须分期计量,而各个会计期间的货币价值和资产价值又各自存在着差异。因此在会计模式下,无论是从“财务资本”的角度,还是从“实体资本”即企业生产或经营能力的角度,投入资本的保持情况均难以得到恰当反映。
(3)无法正确反映投入资本的保全情况。企业所有者的目的主要是获取收益,而资本保全是其前提条件。由于按历史成本原则计量的资产账面价值低于报告期的现时价值,形成少计费用和虚增收益,还要按虚增的收益多交所得税和支付股利,最后必然会形成虚盈实亏的情况,进而使企业所有者的产权资本受到侵蚀。
由于会计报表提供企业虚假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据此做出的决策会导致严重的失误。
三、物价变动影响的消除对策
1.局部调整法。局部调整法,是为了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的影响。它不改变会计计量结构,着眼于某类资产的价格变动,以改变资产计价的方式来抵消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其包括的内容有:对存货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或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固定资产折旧在寿命内进行加速折旧或计提减值准备;对无形资产实行限期摊销或计提减值准备; 对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等。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全面调整法。全面调整法改变会计计量结构来消除物价变动影响的模式,即用物价变动会计来取代历史成本会计,借以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物价变动会计就是利用有关物价变动的资料,揭示或消除物价变动对财务报告影响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其目的是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的影响,提高传统财务会计在物价变动情况下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对其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在会计计量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会计计量单位和会计计量属性。就会计计量单位而言,有名义货币单位和一般购买力单位(不变购买力单位)。就会计计量属性而言,主要有历史成本与现行成本两种。由此出现了以下三种物价变动会计模式:一般物价水平会计, 即历史成本/一般购买力会计模式,其目的在于消除一般物价变动对财务报告的影响;现行成本会计,即现行成本/名义购买力会计模式,其目的在于消除个别物价变动的会计影响;现行成本与一般物价水平相结合会计,即现行成本/一般购买力会计模式。试图同时消除一般物价变动和个别物价变动的影响。但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影响了其实际应用。
四、物价变动会计模式的选择
国际通行的物价变动会计的模式一般分为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现行成本会计和现行成本与一般物价水平相结合三种模式。根据我国的情况,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仍然是基本的财务报表的基础,对于提供物价变动影响的补充报表或补充信息,则可考虑“两种资本保持观念并举,三种模式并存”的混合模式。具体地说:(1)大型企业可实行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于会计年度终了按现行购买力重新编制基本财务报表。(2)资本密集型大企业可以实行现行成本会计,于会计年度终了按现行成本重编基本财务报表。(3)劳动密集型大企业,可以实行简化的重置成本会计,于会计年度终了按重置成本重新编制基本财务报表。(4)其他企业也要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原则和维护企业资本不受侵蚀的原则,选择某种简化的物价变动会计模式。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当然,物价变动会计模式的选择,还应考虑物价变动的特点。
参考文献: 1.王德升等主编.国际会计.中国出版社
2.常勋著.财务会计三大难题.立信会计出版社
3.阎达五等编著.高级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刘永泽著.高级财务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