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政策选择中的寻租(2)
2014-07-11 01:05
导读:3 利用政策选择寻租的动因 3.1 企业当局的寻租动因。 在我国,企业经营者的业绩一定程度上还与其待遇相关,如业绩突出者,可获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资格
3 利用政策选择寻租的动因 3.1 企业当局的寻租动因。
在我国,企业经营者的业绩一定程度上还与其待遇相关,如业绩突出者,可获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资格。种种高薪、待遇、级别便是“租金”。正是“租金”的存在,诱使
企业管理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时,一定会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
企业管理当局在对外披露会计信息过程中的寻租活动,能使企业通过粉饰会计信息这种非生产性手段取得其本不应该得到的利益。其结果会使企业受益,者、债权人和供应商受损。从投资角度看,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就可能躲过人约束,甚至是限制,将资金投向本不应该投资的项目或领域,使企业有关方受益。从收益分配方面看,当虚假信息被政府和税务部门及其它使用者利用时,就可能导致该上缴的税费没有上缴,使企业承担的责任减少;该分配的利润继续留于企业,从分配数量和分配结构上都使有关方利益受损,企业方受益。
3.2 外部相关利益者的寻租动因
(1)政府的寻租行为同样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特别是某些地方政府,为了本地区的局部利益,往往要利用来体现本地区的水平或显示政绩。
(2)中介机构的寻租动因。作为,其基本职能就是鉴证,即对被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做出评价,并出具法定的书面文件。但是注册会计师在鉴证过程中往往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审计的过程中有的会计师为了从被审单位得到更多的好处,经常与被审单位串通一气,致使“合谋”出具的审计报告含有很大的水分,损害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4 会计政策选择中寻租行为的危害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由于会计政策的选择是企业处理各经济关系、协调经济矛盾、分配经济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会产生不同的甚至相反的会计结果,从而影响到各利益集团的经济利益。会计寻租会造成社会经济资源租值的耗散,进而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由于反映会计处理结果的会计信息是各利益集团进行决策的依据,因此不同的会计政策下产生的会计结果会使各利益集团做出不同的决策。寻租的存在,使得管理当局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上会基于不同的立场,因而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重点也将不同,甚至生成失真的会计信息,其他利益集团据此极易作出不恰当的决策,最终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损失。
5 扼制对策
(1)限制政府管制,以会计准则的创新来抑制寻租。
以会计准则的创新来抑制寻租,一方面是建立这样一种制度,即加大寻租,减少寻租收益,使寻租的净收益小于寻利的净收益,从而将“经济人”的寻租行为引导和转变为寻利行为;另一方面,通过会计准则的创新,完善会计准则,减少制度租金。因为租金供给量越大,寻租者预期收益高,寻租活动便猖獗,因此可通过降低租金供给来治理寻租。同时政府在制定会计准则时,要考虑留给企业一定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但所留下的政策选择空间又必须适度。
(2)提高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是完善经营者激励机制。因为会计政策的选择完全受内部人控制,如果没有长期的报酬和业绩相对称的激励机制,经营者可能会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上发生寻租行为,最终使企业相关者的利益受损。而通过订立激励与约束相容的报酬契约,使经营者的付出与回报成正比,经营者必然会权衡利弊,断然不会冒着高风险从事寻租、创租活动。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3)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建立建全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
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教育,使会计人员从上产生一种对寻租活动的反感,以改变其偏好及效用函数,主动放弃寻租选择。同时,依照律、法规建立健全以企业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强有力的监督是改善会计工作质量,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的重要保证。
6 结语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中滋生的寻租行为是一种特殊的寻租活动,但带来的后果与一般的寻租行为却是相同的。它会造成社会资源的错误配置和经济损失,是相关利益集团间的附和博弈。
参考文献 [1]@周泽风;会计失信的原因及治理对策[J].湖北财税,2003,(18).
[2]@张德志.试析会计失信之成因[J].山东农机化,2003,(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