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2)
2014-09-07 01:06
导读:(三)会计电算化安全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财政部也先后制定了有关会计软件开发、评审及管理的相关规定,促进了会计电算
(三)会计电算化安全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财政部也先后制定了有关会计软件开发、评审及管理的相关规定,促进了会计电算化的健康发展。但会计电算化后与会计核算相关的会计工作规范,仍然按传统的手工算账、记账为制定基础,电算化会计法规的建设和电算化的普及推广不很融洽。
会计核算的财务处理、会计账簿登记、财务报告的编制、会计监督、错账更正方法、内部会计管理等都因电算化核算环境、核算手段、技术方法的变化而变化,电算化实务中上述许多问题仍然无法可依,会计电算化安全管理的相关法规还很不健全,会计行业内系统的电算化安全规范尚未形成。
(四)会计人员知识结构亟待更新
人的素质决定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质量,高素质的复合型会计人才不仅是电算化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而且某种程度上能弥补硬软件投入相对不足的缺陷,提高信息系统运行质量。
二、会计电算化安全策略
(一)加快电算化法制建设,规范电算化安全管理
电算化会计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是电算化安全正常运行的制度保证。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主要是通过认真落实会计准则、会计规章来实现,通过具体会计准则、会计规范、会计制度、管理办法来指导会计业务处理,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
相关的具体会计准则要对会计电算化的软件采用的标准、软件的安全性、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信息的规范使用、会计电算化文档的保管以及会计电算化人员的责任作出指导和说明;对于原有的会计工作规范、管理办法、会计制度,根据电算化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