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价值链会计构建过程分析
对象是价值链中价值创造的细胞,也是价值链会计实施控制的基本单位,面向对象的价值链会计的构建必须是以对象为核心。下面列出了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价值链会计的构建过程:
1、结合企业环境,正确划分企业价值链,从各价值链条上分解出给企业带来价值增值的链环对象。实际上,不仅不同产业具有不同的价值链,即使在同一产业的不同企业以及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价值链也会不同。所以,企业价值链的划分应充分考虑企业当前阶段自身特点。价值链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对价值创造的作业活动进行评价,以识别赢利作业与非赢利作业、高赢利与低赢利作业,哪些是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哪些需要企业自己来做,这种评价活动应该围绕着企业目标来完成。
2、确定链环对象的相关属性、方法、消息和事件。它们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模式,这里有两个原则可以参考:首先,它们的确定能够比较真实客观的反映链环对象当前自身的状态;其次,应尽可能满足不同用户对信息使用的需要。比如生产过程中,一个作业价值链环对象设置的属性应该能够反映作业投入成本的来源和作业产出价值的流向。通过链环对象的方法对其属性的访问,不仅可以监视控制链环对象,还可以实现对链环对象历史信息的查询和未来状况的预测,而进一步通过给对象设置事件触发器,可以实现系统预警的功能。它们具体的实现过程由价值链管理信息系统完成。
3、确定链环对象相关属性的绩效评价体系,使用平衡计分卡、模糊评判等方法对链环对象进行综合评判。综合评判的功能,是由链环对象的方法来实现,用户只需向系统中输入各评判因素的权重,调用该方法,就可获取对当前对象的评价结果。由于不同用户对各评判因素有不同认识,向系统中输入的权重不一样,最后得到的对该对象的评判结果也会有差异。
4、发展有效策略,实施行动方案,改善对象的目前状态,不断协调和优化企业价值链。通过系统输入对象评判因素的权重,调用对象的评价方法,可以获得对该对象的评价结果。如果结果表明当前链环对象工作效率低下,企业应该及时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链环对象的多重属性机制能够简化查找过程,对比当前链环对象各个属性的状态与其对应的标准值,可以确定哪些属性需要改善,然后就可以对相关工作流程进行严格控制,有时某一属性值超标还可能是由企业相关制度造成的,比如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的不合理会导致某项作业的成本过高。
进一步分析,链环对象的这些机制,可以应用到价值链条乃至整个企业价值链。但是,这些机制的设置不是链环对象的简单叠加,同样需要精心的选择,并且随着对象的扩大,对象相关机制设置的复杂程度也会不断增大。
我们以企业的采购活动为例,简要说明上面的相关过程。企业的采购活动,可以分为以下6项主要作业(见图1)。
图1 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采购活动分析
矩形:表示作业活动对象 椭圆:表示作业活动对象的属性 菱形:表示属性的评价指标
在这些活动中,选择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验收入库、支付货款都是创造价值的采购活动,也就是所要确定的链环对象,这三个对象的下方列出了我们所关注的链环对象的属性。然后,我们为每一个属性选择恰当的指标评价体系。比如说,供应商的评价可以选择质量、成本、交货期三个主要指标。然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三个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或者说是平衡计分卡的方法对供应商评价这一属性进行评判,如果确定了链环对象每一个属性的指标评价体系,我们就可以对该链环对象进行评价。链环对象的方法中包含有对链环对象评价方法的设计,它的实现由价值链管理信息系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