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会计作用:现状主导基本出路(5)
2014-11-12 01:38
导读:我国企业在这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首先,各个企业对国内外市场和消费偏好研究并不重视,有些企业根本无力关心这些,经营管理随心所欲。其次,对企
我国企业在这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首先,各个企业对国内外市场和消费偏好研究并不重视,有些企业根本无力关心这些,经营管理随心所欲。其次,对企业价值流缺乏正确分析,现有的会计核算尚无法提供这方面的正确数据,不少会计人员并不熟悉核心能力和关键、战略价值流分析方法。再次,企业R&D的积极性不高。据有关资料,我国企业技术开发费占销售额的比例:总体为3.37%,国有企业为2.87%,集体企业3.71%,股份制企业4.1%,外商投资企业4.82%,私营企业7.43%;东部企业3.63%,中部企业3.23%,西部企业2.99%。与发达国家企业10%左右的比例相差很大,若考虑销售规模的差异,我国企业技术开发投入更显不足。④中国企业技术开发积极性不高,就国有企业而言,与1993年财务制度改革有直接关系。按新的财务制度,原来按销售收入一定比例(3%)计提企业技术开发费的做法被取消,企业技术开发费作为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从理论上讲,这是一种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制度,但这几年执行效果表明,这一制度目标远未实现。其根本原因在于,现有企业创新与企业评价标准和领导作用机制存在着明显的冲突。首先,以“利润”为评价企业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标准,企业必然格外关注当期利润,任何减少当期利润的费用包括技术开发费,企业必定会能少开就少开,最好不开支。其次,企业领导任期制。技术开发往往减少本期利润,但不一定能增加经理任期内利润,指望经理们接受一种减少其任期内业绩而可能提高继任者业绩的制度是很不现实的。因此,中国企业技术开发,尚需政府在制度上提出硬性要求(比如,规定必须按销售收入或生产价值的一定比例计提技术开发资),并建立严格财务约束机制,以确保中国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有效开展。这个问题解决好了,管理会计也就有了促进企业R&D的作用空间。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上述三个问题不解决,管理会计任何制度及方法在中国企业的应用,都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
注释:
①杰克。费茨、思兹《绩优公司的最佳做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58—59页。
②西方管理界有这样一条公式:价值=信息×行为动机×技能×资本,信息为价值创造的首要因素。
③杰克。费茨、恩兹《绩优公司的最佳做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137
页。
④《管理世界》,1998年第2期,第126页。[德]布朗(Braum)《创新之战》,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31页。
参考文献:
1、罗伯特。S.卡普兰、戴维。P.诺顿《综合记分卡》,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2、詹姆斯。迈天《大转变》、《生存之路》,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1997年出版。
3、阿德里安。J.斯莱沃茨基《价值转移》,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年出版。
4、詹姆斯。P.沃麦克、丹尼尔。J.琼斯《精益思想》,商务印书馆,1999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