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审视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2)
2014-11-29 02:03
导读:(三)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为公允价值的推行创造了条件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及不断涌现出新的金融衍生产品,如期
(三)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为公允价值的推行创造了条件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及不断涌现出新的金融衍生产品,如期货合同、期权合同、远期合约、掉期合约等,使公允价值的推广成为大势所趋;而资本市场上,商誉、人力资源和专利等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只有采用公允价值才能反映这些资产的真实价值;加之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董事会、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证监会等将为上市公司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构筑“防火墙”。这些都为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推行创造了条件。
三、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的特征
公允价值的运用是我国会计准则同国际会计准则及美国等市场经济国家会计准则接近的重要一步,体现了我国的具体特征。
(一)充分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首先,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生物资产等17项具体准则中运用了公允价值。范围涉及一般工商业及农业、金融业等特殊行业,这与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涉猎范围基本一致。其次,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的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这都充分体现了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方向上的一致性。
(二)趋同而不等同,保持中国特色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第16条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第40号——投资性房地产》第57条规定具有明显的不同。而新的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是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不得已而为之的重大变革。这一点与国际会计准则是具有实质性差异的。也就是说我国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时,是在坚持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方向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企业体制以及法律、文化等会计环境,不是简单地追求相同,而是保持了中国特色。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三)谨慎运用,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和相关
我国新会计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这里一方面强调我国仍坚持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的前提下,引入其他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地位并非主导;另一方面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条件要求较为苛刻。这是因为在我国,作为活跃市场的市场价格等交易信息系统还不够完善,难以为由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的鉴证提供可资依赖的、必不可少的证据;此外,公司治理、企业高管人员道德观和会计人员的素质等也是我国不宜以公允价值作为主导计量属性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