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2)
2015-01-12 01:09
导读: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1)有利于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如果交易双方都依据协调一致的会计准则来编制报表、披露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1)有利于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如果交易双方都依据协调一致的会计准则来编制报表、披露财务信息,则会有利于双方的了解、沟通,从而达到加强合作的目的。(2)有利于促进国际投资的发展。国际范围内的可比性、可信性财务信息,无疑会使投资者明白无误地详细了解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从而迅速做出决断,继而促使国际投资范围的扩展和领域的拓宽。(3)有利于加强跨国公司的管理并促进跨国公司的发展。由于跨国母子公司分属于不同的国家,子公司通常是根据东道国的准则编制财务报表,而母公司则按母国的准则编制,这对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带来一定困难,合并报表之所以被称为国际会计的三大难题之一,原因也正在于此。而国际会计协调则可以简化财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跨国公司内部经营情况的对比、分析和考核评价。
2.2 有利于促进中国会计实务的协调
会计的国际协调可分为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和会计实务的国际协调两个方面,前者也被称为是形式上的会计国际协调,后者则被称为实质上的会计国际协调。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旨在消除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使得会计准则更加科学和合理,为企业的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的编报提供高质量的准则而会计实务的国际协调是为了提高财务报表的可比性。
2.3 有利于中国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003年,我国财政部明确支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协调,表明对会计国际协调的基本态度是,除了那些相关国际会计惯例与我国法律法规存在冲突或者明显不切合我国实际的情况之外,都将努力促使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协调或者一致。目前,研究分析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寻求接轨方式,已成为当前会计研究的重要课题。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3 我国会计准则的协调与趋同应该遵循的原则
(1)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已实现了趋同,但这种趋同不是简单的照搬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而是在差异中寻求建设性、多赢性的和谐方案,是为了获得恰当的处理方法而进行的双边或多边互动。我们必须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学习、消化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准则制定及会计执行机制背后所隐含的原则,提炼形成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和会计实施的理论和实务指南。
(2)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的趋同要追求神似,不要单纯追求形式;要讲求实际效果,不要片面追求速度。对于那些与国际会计财务报告准则规范的交易事项形式上相同,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会计环境而导致经济实质不同的经济交易事项,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内容,而是在力求一致的前提下保持我国特有的处理方法,并且向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做出解释,以求其认可我们的处理方法。
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的过程并不意味着单向运动,而是一种双向互动协调在我国准则制定过程中,一方面我国应该不断提高我国会计准则质量,完善准则制定程序,在立足我国国情的前提下主动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协调;另一方面,我国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