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

2015-01-12 01:09
导读:会计论文毕业论文,浅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促进国际贸易、国际资
摘要: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促进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经济交流等方面的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为进行正确的经济决策,资本市场的参与者需要更高质量、更透明、更具可比性的财务信息。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已是大势所趋。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吸引国外投资最多的国家,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己呈现出日益加速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实际上也迫切需要一个全球公认的、又易于操作的会计准则。这样就需要对我国的会计准则进行国际协调。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原则
  
  1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1979-1992年为开始借鉴国际会计惯例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是新中
  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借鉴国际会计惯例制定的全新的会计制度。在这一会计制度中,凡是与国际会计惯例相类似的会计程序与方法尽量采用了国际通行的方法和表达方式,并且这些改进在后来的财务会计实务规范中均有体现。《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对我国财务会计规范的全面改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也是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一个重要开端。
  1992-1997年为局部借鉴国际会计惯例的阶段。主要表现为:财政部先后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简称“两则”。行业会计制度和行业财务制度简称“两制”,结束了我国计划经济的会计模式,逐步确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惯例初步协调的心的会计模式。其中1992年11月颁布并在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是以当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概念框架为蓝本起草的(冯淑萍,2004)。该准则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报告提出了原则要求,在内容上体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广泛协调。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1997-2006年为广泛地借鉴国际会计惯例的阶段。主要表现为:1997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此后又陆续发布了15项具体会计准则,初步建立了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基本架构。采用具体会计准则的形式对会计实务进行规范,这本身就是积极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的体现,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广泛借鉴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此外,在具体会计准则的研究起草过程中,还聘请了外国咨询专家提供咨询服务,准则的制定始终力求贯彻协调化的精神,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实现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充分协调。1998年财政部对年制定发布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了修订,于1998年1月发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并自1998年1月1日起实施。这一制度强调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引入了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政策,大为缩小了旧制度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谨慎性原则方面所表现出的巨大差异。
   2006年至今,为全面借鉴国际会计惯例的阶段。主要表现为: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签署的“联合声明”,对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协调的事实进行了确认和肯定。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京举行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制定20余项新准则,同时对现行的基本准则和16项具体准则进行全面的修订,这标志着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全面协调的、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的正式建立。企业会计准则在关键环节和根本实质上实现了与国际规则协调。
  
  2 我国会计准则进行国际协调的好处
  
  2.1 有利于中国会计国际协调的进一步发展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会计国际协调问题是由于经济全球化而引发的,而加强会计国际协调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全球经济向纵深方向发展。会计国际协调包括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和会计实务国际协调,因此,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是实现会计国际协调的必经阶段,研究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问题有利于中国会计国际协调的进一步发展。
上一篇:BPR在成本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