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2)
2015-01-30 01:31
导读:1 受托责任学派。它是在公司制盛行的时期发展并逐步完善的一种思想流派,是以资源的“委托———受托”的形成为经济前提的,而资源的“委托———
1 受托责任学派。它是在公司制盛行的时期发展并逐步完善的一种思想流派,是以资源的“委托———受托”的形成为经济前提的,而资源的“委托———受托”关系的建立又是以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基础的。只有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发生以后,作为经营者主体的受托者才有义务对所有者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而作为所有者主体的委托者才有必要对受托者受托经营责任的过程进行监督,对受托责任的结果进行评价,受托经营责任主要包括对委托者财产的保管责任,以及有效使用委托资源并使其保值增值的责任。受托责任学派主要强调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因此,认为历史成本是以资产取得时的交易价格并经交易双方认可为基础,能够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公正性,主张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 2 决策有用学派。它是在证券市场日益扩大化和规范化的历史经济背景下发展的,即从20世纪60年代后开始得到迅速发展的一种思想流派。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发达的资本市场已经开始建立,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需要大量而且相关的会计信息,而会计信息的供给又离不开会计信息系统,因此,会计系统必须以提供会计信息,服务于投资者决策为目标取向。由于会计持续经营假设的存在,经济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依照时间序列表现为: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历史成本用来衡量经济活动的历史状况,现行成本和现行市价用来衡量经济活动的现实状况,因此,决策有用学派在会计计量上主张多种计量属性并存择优,以便为现在的和潜在的投资者提供相关的且有用的会计信息。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受托责任学派是倾向于事实性基础的,是从信息提供者的利益关系出发的,而决策有用学派则是更倾向于目的性基础,是考虑从信息使用者的利益要求出发的。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二)现实依据
所谓现实依据是指计量模式的确定并不是纯粹理论的推理与演绎所能完成的,在计量模式的选择,确定过程中,各种非理性因素往往会影响以至决定这一选择过程。
总起来看,影响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非理性因素主要来自经济的、
政治的、技术的、环境的等多方面的因素,这其中,又以经济利益因素的影响最为明显。
1 经济因素。由于会计信息代表的是一定的经济利益关系,并且会计信息因公开披露,还会直接或间接的造成一些具有经济后果的影响,因而,各种利益集团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必然会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例如,在英国20世纪80年代初通过的标准会计惯例公告第十六号《现行成本会计》要求用现行成本代替历史成本,但后来因遭到公司经理阶层的普遍反对,最后不得不予以放弃。
2 政治因素。政治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但相形之下,它对会计的影响不是很直接的。例如,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对会计准则委员会只允许采用“递延法”处理投资贷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