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新会计准则:减缓会计信息不对称的新举措

2015-04-19 01:08
导读:会计论文毕业论文,新会计准则:减缓会计信息不对称的新举措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新会计准则:减缓会计信
新会计准则:减缓会计信息不对称的新举措 【摘要】会计信息不对称是会计信息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分布不同,它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危害。完全消除会计信息不对称是不可能的,只有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信息不对称程度。而新会计准则就是缓解会计信息不对称的现实要求。但是,必须配合较完善的信息披露规范体系。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 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

一、会计信息不对称及其危害
在经济活动中,如果有一些人可能比其他人拥有信息优势,掌握了另外一些人所没有的信息,就称之为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有两种类型:一是逆向选择,或者说“隐藏信息”,是指市场的某一方如果能够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使另一方受损,倾向于与对方签订协议进行交易,也就是隐藏信息以谋取私利;二是道德风险,或者说“隐藏行为”,是指交易双方在交易协议签订后,其中一方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有目的地损害另一方的利益而增加自己的利益的行为,也就是利用信息优势,通过减少脑力支出和体力支出,采取偷懒等行为,为自己谋取利益。
会计信息不对称是指资本投资活动的参与人对资本投资市场提供的会计信息的拥有程度不对等,包括拥有的数量不等、拥有的质量不等、拥有的时间不等。会计信息不对称表现为企业管理当局拥有会计信息优势,掌握了不对外披露的内部信息,从而造成了会计信息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信息分布。所以,管理当局通过各种途径,以牺牲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来牟取他们的信息优势利益。会计信息不对称可以造成以下危害: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1.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一般拥有信息优势的管理当局称为代理人,没有信息优势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称为委托人,双方形成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双方信息占有的不对称,利益相关者可能不了解上市公司的质量,也不清楚有关企业的准确经济状况。从而,信息不对称为管理当局操纵会计数据,从而达到个人或集团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提供了机会和空间。管理当局凭借自身拥有对公司经营管理的特殊专门知识以及信息优势,可以借助非正常手段实现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不良意图,从而产生了代理问题。
2.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在相关信息占有方面,管理当局处于优势地位,投资者相对处于劣势地位。企业管理当局为了避免企业被兼并以至自身失业,而利用信息优势寻机粉饰财务报表,达到夸大经营业绩的效果。投资者与管理当局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劣质会计信息驱逐优质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3.资本市场配置资源功能失效
资本市场核心的问题就是信息的透明度。会计信息作为连接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纽带,对证券市场能否正常、高效运转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会计信息不对称势必造成资本市场不能良好运行,尤其是产生欺诈交易行为,投资者产生巨额经济损失,从而引起资本市场动荡,甚至资本市场失效,重者导致经济危机以及政治动乱。如果能减少信息不对称,则各方受益,市场会运作得更好。
二、新会计准则及其变化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该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构成,自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顺应中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要,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强化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理念,首次构建了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历史性的突破。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新会计准则体系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新准则作为较为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成为今后财务报表编制的主要基础。新准则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吸取了发达国家对于复杂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经验,但并不是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简单复制,而是充分考虑了中国转型经济的特点。
上一篇:21世纪中国会计科学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