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随着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在内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自我监控、自我约束的审计机制已成迫切需求。内部审计对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规避各种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完善内部审计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手段。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完善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民营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必须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有效监督提出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作为民营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民营企业内部管理,促进和改善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维护民营企业的安全经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完善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1.1 完善内部审计是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现代内部审计是随着企业管理层次的增多和管理人员控制范围的扩大,基于内部经济监督和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层次增多,企业进行管理的跨度和难度增加。这就需要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加强对日常经营活动的检查,客观评价经营管理者的管理绩效,对经营管理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并通过效益审计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1.2 完善内部审计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管理模式逐步由家族式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为了明确各自的权责,要求企业内部形成一种监督机制,内部审计便成为实施这一监督机制的有力手段。企业管理层借助内部审计对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经营业绩和经济责任进行监督和评价。
2.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较短。在创业之初,内部审计大多不被重视。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依靠个人的能力和家族成员来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家族制的管理开始弱化,引发种种问题,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开始产生。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迫使民营企业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进步要效益,向优化资源配置要效益,向调整产品结构要效益,向降低成本费用要效益。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经济评价职能逐渐成为主要的职能,开始把更多的精力集中于评价系统的效益和效果, 审计的重点开始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转移。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中已逐步得到了认可和推行,但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出于自身特点设立的,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所面临的制度、政策和法律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内部审计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2.1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混乱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设立不同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设立,它缺乏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以及法律法规的管理和约束。我国的民营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未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已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其机构设置也不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形式多种多样,方法各不相同,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关系不顺,工作职责不清,内部审计监督力度弱化,使整个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难以总体规划和全面安排,致使内部审计工作处于无序状态。
2.2 家族式管理模式对内部审计的制约很多民营企业都实行家族制管理模式, 企业的管理当局既是财产的所有者又是财产的经营者,加之企业内部存在很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了内部审计的作用和职能的发挥。另一方由于缺乏专业背景和管理经验的家族成员往往被安排于重要岗位,容易造成“内部人审内部人”的状况,严重损害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大大降低了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影响了内部审计的审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