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题目探析(2)
2016-01-19 01:05
导读:(三)金融机构的过分功利化制约了公允价值会计的有效实施 实施公允价值会计是为了充分揭示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然而,金融机构双向和功利的态度扭曲了
(三)金融机构的过分功利化制约了公允价值会计的有效实施
实施公允价值会计是为了充分揭示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然而,金融机构双向和功利的态度扭曲了公允价值会计的真正目的。在金融产品价格持续上升时,金融机构乐于享受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成果,在金融产品价格下跌时,就转而抱怨和指责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实在,过低的市价可能是“不公允”的,过高的市价也可能是“不公允”的。市价只是金融产品的市场价格,并非其真实的内在价值,内在价值是通过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测算得出的。公允价值只是一种计量工具,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如何熟悉和操纵。 三、关于完善公允价值会计体系的建议
固然公允价值并不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但惨痛的经验和教训却不容忽视,在当前的非常形势下,有必要完善现有的公允价值会计体系,将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一)应建立一套非活跃、非正常市场条件下的公允价值会计操纵框架
1.在一定条件下,答应对金融资产重新分类。例如在极端情况下,答应投资单位持有的原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股权投资重新分类为长期股权投资;对于持有的原划分为按公允价值计价的债权类投资重新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可以有效防止不正常的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2.调整金融资产的价格参考基础。在非正常的极端情况下,建议将以单日价格为基础对资产进行估值改为以过往若干月的均匀价格为基础,均匀价格比单日价格更具稳定性,可抵销短期价格波动的影响。3.适当引进风险价值表露模式。风险价值表露模式要求在表露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同时,还要表露会计主体在特定的时间内和给定的置信区间内可能遭受的最大损失,可以较充分地揭示金融工具的潜伏风险。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完善与金融体系的相关
规章制度 在此轮金融危机中,发生资产减记恶性循环的部分原因在于金融机构有最低资本金限制,从而产生连锁反应。此外,银行会盯住一个固定的杠杆比率(比如资产/权益),这会使公允价值具有顺周期性特征。当金融机构的证券价格上升时,为维持固定的杠杆比率,对证券的需求增加将推高证券的价格,这反过来又会促进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同理,当证券价格下跌时,为了维持固定的杠杆比率,将会导致过多的证券抛售,反过来又加剧了资产负债表的收缩。因此,完善金融体系的相关规章制度比暂停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更为有效。
(三)发挥政府部分的宏观调控职能,强化对金融市场的监视治理
实践证实,单靠市场的自身调节无法解决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所有题目,只有在政府部分的宏观指导下,市场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率。欧美发达国家对于金融市场高度放任,没有适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造成了威力巨大、范围极广的金融海啸。因此,政府部分必须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监视治理,以防止其偏离正常的轨道。此外,政府部分应积极建立金融市场信息的监测和反馈机制,在金融市场发生异常时,政府部分应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并迅速启动相应的应急机制,避免危机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化。
综上所述,公允价值并不是加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公允价值会计仍有其存在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关键是如何建立一套适应非正常市场条件下的公允价值会计操纵框架。
我国的金融市场总体上处于健康状态,暂时没有必要修订我国现行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但我们必须吸取西方国家的惨痛教训,积极探索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机制,最大限度地避免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冲击。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主要参考文献】
[1] 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2006)[S].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 应该让玩火者知道什么叫疼[N]. 英国《金融时报》,2007-8-30.
[3] 赵鹏飞. 次贷危机对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启示[J]. 财会月刊(综合),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