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3)
2016-02-29 01:00
导读:(五)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方法改变 应付税款法下,税法答应企业亏损向后递延弥补亏损五年,企业对于可结转后期的尚可抵扣的亏损,在亏损弥补当期不确认所
(五)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方法改变
应付税款法下,税法答应企业亏损向后递延弥补亏损五年,企业对于可结转后期的尚可抵扣的亏损,在亏损弥补当期不确认所得税利益。而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要求企业对能够结转后期的尚可抵扣的亏损,应当以可能获得用于抵扣亏损的未来应税利润为限,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亏损企业应当对五年内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否能在以后经营期内的应税利润充分转回做出判定。假如不能,则不应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六)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降低
应付税款法计算的所得税用度,是按照税法规定的应税所得计算而来的,具有很强的可核性。而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由于对所得税用度跨期分摊的方法有不同选择,并且在同一分摊方法下,需要以会计职员的经验和对经济事项的理解来计量所得税用度,因此,轻易掺杂个人偏好,不同的人很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的所得税用度的可核性降低了。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应付税款法下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好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好于应付税款法。这主要是由两种方法的理论基础不同造成的。应付税款法是基于“利润分配说”观点,所得税用度即是企业当期应交所得税,但是没有反映时间性差异和非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财务报告使用者无法从中获得足够的与未来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决策。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基于“用度说”观点,夸大会计信息的猜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将时间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影响数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反映,有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各种决策。但由于所得税用度跨期分摊方法的选择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应用增加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所得税用度的可靠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大学排名 【主要参考文献】
[1] 吕佳桥.新企业会计准则使用操纵详解[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S]. 2006,(2).
[3] 陈爱霞. 对完善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几点看法[J]. 中国治理信息化,2008,(1):43-44.
[4] 夏文贤.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资产负债表观与所得税会计改革[J]. 财会通讯, 2006,(5):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