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委托制: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出路(2)
2016-03-04 01:03
导读:6.财政监管部分主要是财政部分中的会计治理机构,它负责对会计职员的考核和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颁发,负责对会计公司的考核和服务资格证、资质证书
6.财政监管部分主要是财政部分中的会计治理机构,它负责对会计职员的考核和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颁发,负责对会计公司的考核和服务资格证、资质证书的颁发。对会计信息失真事件,应委托相关机构进行调查和鉴定,对情况属实的,应根据题目的原因和严重程度,分别对会计职员和会计公司进行处理。对会计职员可以给予警告、记过、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等不同级次的处理;对会计公司可给予公然警示、降低资质等级、吊销服务资格证等不同级次的处理。对于处理结果,应在相关媒体上公告。直接利益主体、间接利益主体、相关机构对于所反映题目的处理结果有异议的,可向上级财政监管部分或司法机构提起申诉。
三、委托制不同于会计委派制,它有利于从制度上保障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自主制,是指根据制度规定和治理需要,自行设置会计岗位和聘用会计职员。就此我们可以看出,会计委托制不同于会计自主制。
会计委派制是由政府会计主管部分向企业派遣会计职员。在现行体制下,这种制度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它不利于政府转换职能,实现政企分开。笔者以为会计委派制仅适用于预算拨款的行政和事业单位,而不适用于企业。由于对于国家预算拨款单位,政府完全有权派人往监视拨款的使用,现在的会计集中核算实际上是会计委派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会计委托制不同于会计委派制,主要在于:
1.主体和客体不同。会计委托制的主体是企业,客体是会计公司。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向会计公司进行会计(业务)委托,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和治理的需要调整其所需要的会计岗位和会计职员,主动权在企业。会计委派制的主体是政府会计主管部分,客体是企业。企业只能接受政府会计主管部分的会计委派,主动权在政府会计主管部分。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2.监视体系不同。会计委托制的监视体系分为四级:一级为企业和会计公司,直接监视会计职员的工作质量和绩效,并对会计职员的工作进行考评;二级为审计机构,定期监视会计业务处理的及时性、全面性、性和正当性;三级为直接和间接的利益主体,对企业会计信息的产生和质量进行监视,涵盖了对企业、会计公司和审计机构的监视;四级为财政监管部分,负责对会计职员和会计公司实施行政性监视。会计委托制完善的监视体系是会计信息可靠的保障。会计委派制的监视体系只有两级:一级是外部审计机构的监视,主要是通过定期审计和专项审计来实现;二级是政府会计主管部分的监视,主要是从会计职员派出主体的角度来实施监视职能,更多地是对企业财务活动和会计职员的监视。其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缺乏有力保障。
3.对会计职员的约束力不同。会计委托制的会计职员受雇于会计公司,为企业提供会计业务处理的服务,属于一种行为。会计公司的发展和会计职员自身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职员在所服务企业取得的工作业绩。假如会计职员业务能力不强或者做假账,对其自身和会计公司都会产生严重的,甚至影响其从业资格。会计委派制的会计职员是由政府会计主管部分派出,代表着一种监管权力,属于一种行政行为。会计职员在企业中不仅仅是提供服务,更大程度上是代表政府行使行政权力。政府会计主管部分不存在破产倒闭的风险,委派的会计职员只要业务不出差错,其职位一般是不会动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