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会计的过往、现在和未来(3)
2016-05-01 01:05
导读:由此可见欧美教育界对治理会计教育的变革之一斑。另一方面,治理会计理论与组织行为学、信息学等相关学科相结合,也使得治理会计的内容空前丰富。
由此可见欧美教育界对治理会计教育的变革之一斑。另一方面,治理会计理论与组织行为学、信息学等相关学科相结合,也使得治理会计的内容空前丰富。
综上所述,20世纪80年代的欧美治理会计最具突破性的变革,与市场环境变化密切联系。可以说,是市场环境的改变,推动了治理会计的。而对治理会计而言,所有的创新都来自治理会计体制的创新。回根结底,没有信息系统的创新就没有治理会计的发展。
二、我国治理会计发展现状
国内对治理会计产生爱好,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的初期,无论从熟悉和实践上,对治理会计都还停留在鉴戒意义层面的讨论。可以说在这一时期,治理会计并未在整个国内会计界引起足够的重视。90年代以后,固然改革开放使原有的治理体制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治理会计理论并没有注重这一变化,依然是一味地将治理会计局限在企业内部本钱治理上。固然出现了一些学术上的新动向,如大力推广国外成功的经验,我国实践中的成功做法,并加以推广等,但这种结合也仅仅局限在具体做法的先容推广这一很狭隘的方面。
总体上看,我国治理会计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1)在治理会计中应用最多的方法为财务分析、本量利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等。大多数企业的信息系统依然是为财务会计而非治理会计设计的;(2)治理会计部分理论上完美的方法,譬如本钱差异分析等,由于在理论的模型设计上过于简化(如单一产品、单一工资),与实践脱节,所以并不适用;(3)在资产回报评价中,之所以采用较为先进的指标体系,多半是出于形式上的需要,企业本身并没有采用新的指标体系的原动力;(4)治理会计在企业中运用的最主要因素是企业内部治理者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而在治理会计的教育界,这种局限性体现为;(1)对已有的治理会计应用经验缺乏系统总结和进步。实在,两方治理会计的很多做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做法,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发展(譬如责任会计制度)。很多先容性的文章,侧重于操纵过程,而没有使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也不太适合于教育推广。队固然治理会计自从被先容进国内开始,就逐步成为高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但治理会计的设置目的似乎仅仅是为了补充财务会计的不足,完全不涉及治理会计本身的体系设计。与财务会计从基本理论到中级、高级的体系相比,治理会计教育显得十分单薄,(3)学术界投进的气力比较少,学者们不肯深进实践往调查;往总结经验。甚至可以说,长期以来理论界就过于偏重财务会计(这一点,在西方国家也类似人当然,这种状况在外国和我国都已经有所改变或正在改变。
三、21世纪我国治理会计发展的关键
要充分发挥治理的作用,进步效益,必须从推动治理会计的原动力出发进行。立足于我国的国情,我们可以以为,对世纪推动治理会计发展的原动力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分析。
(一)治理会计创新
信息系统改进决定了治理会计的发展。无论是ABC、ABM、ABB还是综合平衡记分卡,从根本上突破了原有治理会计所依靠的信息系统,更多地关注治理会计的治理本质,重视挖掘企业经营活动信息的治理内涵,从符合治理会计的角度处理信息,从而进步了会计信息的治理质量。假如仅仅依靠财务会计的那套对外财务报表/报告,以对外表露为目的的信息系统是不可能取得以上成绩的。只有对治理会计所依靠的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重新设计,形成以企业内外交易活动为中心的立体信息框架,即水平方向以对外报告为目的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与纵深方向以对内部控制为目的的治理会计信息系统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治理会计的发展。在这个立体信息系统中,每一个交点都是一个企业控制的中心,其中财务会计重综合,治理会计重析细,两者互相促动,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