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会计舞弊手法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2016-04-29 01:00
导读:会计论文毕业论文,浅析会计舞弊手法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大企业和上市公司相继爆出了会计造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大企业和上市公司相继爆出了会计造假和舞弊丑闻,使得人们对大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客观独立性产生了疑虑,企业的会计舞弊及针对舞弊行为的舞弊审计也就成为社会公众和会计审计界关注的热门。本文扼要地分析了其原因。
【关键词】公司 会计舞弊
一、会计舞弊原因
1.收益与风险分离,股东和经营治理者的目标利益不一致,是导致经营治理者会计舞弊的动因。
在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治理权分离的情况下,财产所有者(股东)将其财产交付委托给他人代为治理或代为经营。此时,股东授予经营者治理或经营的权力,而经营者则应对财产所有者担负起代为治理或代为经营的经济责任。公司的利润通常是不确定的,因而公司的经营治理者也是公司风险的承担者。正是收益与风险分离,经营治理者在委托与受托的制度安排下,利用其专业技术和组织知识以及其在公司的正当权威,获得了难以制约的权力。从而导致股东(或公司董事会)往往无法控制公司;加上公司在规模扩张中的层级增多,部分分立甚至跨国经营,使某些重要岗位上的治理者的行动得不到应有的考察和监视,这种情况为治理者进行非法操纵、会计舞弊、以权谋私提供了条件。
2.信息不对称为经营治理者实施并掩饰会计舞弊提供了便利条件。
治理者的会计舞弊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表现为对股东的“欺骗”与直接撒谎。由于股东和经营治理者在行动信息上处于非对称状态,即便股东有可能对经营治理者提出尽可能确切的经营目标,治理者也可以凭借自己对公司的治理权威,拥有对公司经营治理的专门知识,从而在有关信息的不对称公布上处于有利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治理者具有某种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意图时,会计舞弊就会发生。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对经营治理者的外在监视作用有限。
经营治理者为了隐躲、转移一部分利润,或者为了粉饰自己本来极差的经营业绩,甚至掩盖经营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或失职,完全可能通过自己的“权威”,强迫会计职员或与会计职员合谋,通过会计舞弊达到自己的目的。
4.社会审计组织参与造假。
在国外,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与全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安然公司互相勾结欺骗投资者,在我国,此前也相继爆出的银广夏、麦科特、ST黎明与中天勤、华鹏、华伦等几家会计师事务所串通做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除了经济利益外,主要还是事务所业务范围题目。当前各国的法律规定事务所的业务范围大体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审计业务,另一部分是业务咨询服务。咨询服务不仅包括代理会计业务,而且包括信息技术、法律援助、纳税计划、人力资源
招聘方案等。据统计,美国1999年会计师事务所的咨询服务收进占了全部收进的51%。安达信事务所2000年获得安然公司付给的业务收进5200万美元,其中2700万美元是咨询和其他服务用度。显然,咨询服务已超过了审计业务,成为事务所主要的业务、使得事务所在进行审计时不得不考虑另一方面的收益。 二、防范会计舞弊的措施
有效防范会计舞弊行为发生的出路在于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内在监视和外在监视机制。
1.内在监视机制。
内在监视机制是指各利益主体依靠内在赏罚机制实现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的监视机制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公司章程约束机制。
是否建立了现实的组织目标;是否有书面政策以说明具体的治理条例及在发现违规行为时应采取的行动;是否建立和保持了恰当的授权政策;是否已制定了用以控制一些活动和保护资产的政策与程序及其机制;是否具有为治理层提供足够、可靠信息的通讯渠道;是否具备能保证控制的控制环境;是否需要提出一些协助防止舞弊的建议;公司董事和董事会是否忠实履行“委托儿”职责,负责管好自己的执行机构;经理是否依章程和职责行事;监事是否切实地监视公司的财务收支,对经理进行监视和约束等。股东大会是否定期审议公司财务报告,严格评估经理的经营业绩,并决定对经理的聘免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