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经营性现金流题目及对策(2)
2016-05-28 01:08
导读:企业经营性现金流状况除了与企业自身运作能力、融资能力等因素相关外,还与企业所处的经济大环境息息相关。良好的经济大环境有利于企业开展生产经
企业经营性现金流状况除了与企业自身运作能力、融资能力等因素相关外,还与企业所处的经济大环境息息相关。良好的经济大环境有利于企业开展生产经营运作,改善企业经营性现金流状况。相反,处于较差的经济环境中,企业会普遍觉得“生意难做”,经营性现金流轻易进不敷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正遭遇多年未见的严重形势,GDP增速和产业增速大幅回落,产品社会需求急剧萎缩,各行各业经营情况相继出现恶化。在这样的经济大环境下,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骤然增加,为了扭转经营性现金流的不利局面,企业急需调整经营方针,实施稳健的财务策略。
一是控制生产经营规模,避免过度扩张。一般来说,当经营环境恶化或者行业景心胸持续低迷,企业应该贯彻“稳字当头”的策略,本着先做强再做大的宗旨,适度控制生产经营规模,精炼主业,尽量回避高风险领域,避免过度扩张,以确保企业财务和经营性现金流健康稳定。
二是坚持“量进为出”的财务原则,促进经营性现金流良性循环。企业经营性资金周而复始的循环形成企业经营性现金的流进和流出,由于经营性现金的流进和流出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和数目上的多寡,一旦流进不能满足流出的需要,经营性现金就会产生缺口,乃至产生经营性现金流危机。可以说,形成经营性现金流缺口的主要原因是现金流在时间上和数目上进不敷出,因而避免缺口天生的有效方法就是遵循“量进为出”的原则来调配经营性现金。企业应先衡量经营性现金流进的时间和数目,然后在合适的时间安排合适数目的经营性现金流出,以保持现金流的平衡。
三是适度持有现金余额,增强财务弹性。弹性是相对刚性而言的,财务弹性是指企业对资金特别是现金的安排留有余地,手持适度的现金余额。众所周知,当企业持有的现金余额不足以弥补现金缺口时就轻易引发经营性现金流危机,因此持有足够的现金余额是预防经营性现金流危机产生的重要手段之一。较低的现金余额往往难以应对企业财务状况波动,更难以抵御财务风险,而持有较高的现金余额,增强财务弹性,无疑是稳健财务策略的主要内容。但由于现金是活动性最强而收益性最低的资产,持有过多的现金,会降低企业的盈利机会,因此,企业持有现金余额并不是越多越好,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和现金需求来公道安排。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二)建立经营性现金流预算制度
开展预算的好处在于企业可以在经济活动发生前就对经济活动全过程所需资源进行筹划和部署,以促进经济活动按计划、有序地开展,进而控制经营风险。与筹资性现金流和投资性现金流相比,经营性现金流主要包括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收到返还的税费、经营性租赁、支付工资、支付广告费和倾销用度、缴纳各项税款等方面,内容涉及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现金的流进和流出情况最复杂、最频繁,处理不当则轻易造成经营性现金在时间上和数目上的失衡,形成现金缺口,产生财务危机。鉴于经营性现金流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企业确有必要建立经营性现金流的预算制度。
通过编制经营性现金流预算,将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各项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进与流出进行猜测和估算,确定经营性现金的余缺,并公道安排经营性现金的流进与流出,适度预留经营性现金余额,引导各项经营性现金平稳有序地发生,从而实现对经营性现金流缺口的事前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避免发生经营性现金流危机。
(三)开展经营性现金流预警及控制
建立和执行经营性现金流预算制度只能最大限度地规避财务风险,而不能确保完全杜尽财务风险的发生。由于现金流预算方案是事前确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资金需求受诸多因素影响又与预算方案存在差异,因此企业不能由于事前制定了预算方案就一劳永逸,仅靠执行预算并不能确保经营性现金流万无一失。
对企业来说,应事先设定现金流偏差预警界限,在执行现金流预算过程中时常关注各项预算指标的实际执行情况,一旦现金流数据越过预警界限,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时间上或数目上调节现金的流进与流出,使其趋于平衡。假如预计将会出现现金缺口,则要及时寻找弥补缺口的现金来源。对于当期现金缺口,可以通过上期盈余现金或者新张罗现金来填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