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2)
2016-08-01 01:00
导读:综上所述,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很多手工会计信息系统长期积累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方式已不能满足会计电算化的要求,这就迫使我们必须针对
综上所述,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很多手工会计信息系统长期积累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方式已不能满足会计电算化的要求,这就迫使我们必须针对会计工作的新变化、新情况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内部控制构建
会计电算化后,控制方式是人机结合,以计算机控制为主,控制的要求更加严格,控制的内容更为扩大。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如何加强内部控制:
(一)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
1.组织控制
根据企业的规模及会计软件的核算功能,设立软件操纵员、电算主管员、系统治理员、系统维护员、档案治理员等岗位,这些岗位可以一人多岗,也可以一岗多人,但必须作到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不相容的职务主要有软件开发与软件操纵、数据维护治理操纵与电算审核、数据录进与审核记账、系统操纵与系统档案治理等,系统治理员给职务不相容的岗位不同的操纵权限,通过建立健全各岗位之间的内控制度,使不同岗位、不同职务互相监视、互相制约,从而达到防止会计电算化舞弊、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目的。
2.硬件控制
硬件控制也称为工作环境控制,是系统正常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条件,作为软件依托的硬件设备,其性能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处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系统处理过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3.软件控制
在采用会计软件时,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测试,查看该软件是否具有容错和纠错能力,确定软件的合格、合规。另外,企业经营活动变化及经营环境变化,可能导致使用中软件进行修改,会计电算化系统经过一段时间使用也会出现一些需要进行修改的地方。因此,要建立修改会计核算软件的审批和监视制度。要留意的是,电算化系统操纵员不能参与会计软件的修改,所有与软件修改有关的记录都应打印后存档。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4.数据控制
数据控制主要是指对数据的安全控制,数据的安全与否关系到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保密性。数据控制的目标是要作到任何情况下数据都不丢失、不损毁、不泄露、不被非法侵进。通常采用的控制包括接触控制、丢失数据的恢复与重建等。
5.网络的安全控制
随着网络技术快速地发展,企业应加强网络安全的控制,网络安全性指标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
(1)周界控制
它是通过对安全区域的周界实施控制来达到保护区域内部系统的安全性目的。它是预防一切实行外来攻击措施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①设置外部访问区域,明确企业内部网络的边界,防止“黑客”通过网络进进系统;②建立防火墙,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保护屏障,防止非法进侵、非法使用系统资源。
(2)访问控制 访问包括文件传递、电子邮件、网上会计信息查询等,由于互连网络系统是一个全方位开放的系统,对社会大众的网上行为实际上是不可控的。因此,企业应在网络会计系统外部访问区域内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外部网络的访问控制主要有:①在网络会计系统中设置多重口令,对用户的登陆名和口令的正当性进行检查;②公道设置网络资源的属主、属性和访问权限;③对网络进行实时监视,找出并解决网络上的安全题目;④审计与跟踪,包括对网络资源的使用、网络故障、系统记账等方面的记录和分析。
(3)数据通讯控制
数据通讯控制是企业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企业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来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正确、安全、可靠。在系统的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传输的所有数据都进行两层加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使用数字签名确保传输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大学排名
(4)防病毒控制
在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及相应的技术手段与措施。可以采取如下控制措施:①对不需要本地硬盘和软盘的工作站,尽量采用无盘工作站;②采用基于服务器的网络杀毒软件进行实时监控、追踪病毒;③在网络服务上采用防病毒卡或芯片等硬件;④财务软件可挂接或***第三方反病毒软件,加强软件自身的防病毒能力;⑤对外来软件和传输的数据必须经过病毒检查;⑥及时升级本系统的防病毒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