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内部控制(3)
2016-08-09 01:12
导读:会计核算结果是会计猜测、决策、分析的基础。会计核算控制是防范和化解会计核算风险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从核算环节把关,必须保证业务
会计核算结果是会计猜测、决策、分析的基础。会计核算控制是防范和化解会计核算风险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从核算环节把关,必须保证业务处理正当、有效,账务处理的正确性、规范性,做到数据真实、完整和安全。会计核算控制内容应包括:原始凭证经过审查,在录进处理前一切经济业务处理必须经过相应的权级审批,简明、正确、完整地填制与录进。不正确的业务更正与删除,待解报单的处理等都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严格执行复核制度,充分保证计算机账务处理不错稳定。会计数据输出必须进行严格审核并签章,无论是静态审核,还是动态审核,都要仔细核对输出的账务凭证与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一致。
(3)加强操纵程序的控制。
会计电算化除了软件对操纵方面作了一定的内部控制设计以外,单位制订并严格操纵治理制度,将会有效地保证会计软件的安全运行,同时,也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
会计电算化操纵应严格遵照会计业务和处理流程进行,会计电算化系统操纵治理制度的内容主要是系统使用治理、上机操纵规程、帐务处理程序,这些规定是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保证所有进进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真实、有效。
操纵治理制度从内容上来看,一般包括以下几项:(1)操纵职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2)预防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输进计算机的措施。如规定原始凭证必须经有关审核职员审核并签章后才能输进计算机等。(3)预防已输进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未经核对而登记机内账簿的措施。如规定已输进计算机的凭证需由审核职员核对并签章后方可登记机内账簿等。(4)建立必要的上机操纵记录制度。如规定用操纵日志的形式记录天天的上机操纵内容等。此外,在会计软件中还应设置防止重复操纵、遗漏操纵和误操纵的控制程序。
(4)加强系统安全控制。
加强系统控制是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安全,避免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系统运行错误的不安全隐患。主要的控制措施包括:明确规定上机操纵职员对会计软件的操纵工作内容和权限,杜尽未经授权职员操纵会计软件,防止会计职员越权使用软件;操纵职员身份的密码控制;操纵职员离开机器时,应执行相应的命令退出会计软件;设置接触与操纵的日志控制,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专人保存上机操纵记录进行“日志治理”;数据存储和处理相隔离,严格控制系统软件的安装与修改,对系统软件进行定期的预防性检查;工作环境保护则是为了尽量减少外界因素所致的计算机故障,以保障机器正常运行,主要包括:机房环境保护,保护性设备配备,以及安全供电系统的安装等。例如计算机机房应采用单独专门供电系统,并且不定期检查电源、接地线的安全等措施,以保证机房环境安全。
(5)加强会计档案控制。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档案包括贮存在软盘、硬盘及光盘等介质上的会计数据和书面形式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资料。
会计档案治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①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档案以计算机打印的书面形式保存,保存的有关规定按《会议档案治理办法》的规定执行。②全套会计电算化系统文档视同会计文档保管,保管期限截止至该系统停止使用或有重大修改后的三年。③妥善保管存有会计信息的磁性(光)介质或其他介质的措施。如规定存有会计数据的磁盘应存放在防潮防磁的容器内等。④科学规定会计档案的有关权限。如规定查询以前年度的会计档案应经有关职员批准等。⑤保证会计档案安全与完整的措施。
对会计电子信息档案还应按照财政部颁布的《会计电算化治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治理,并通过以上制度的执行以保证会计资料的安全完整。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6)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视的制度安排。在会计电算化中,由于是“人机”对话的特殊形态,因而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内部审计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检查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遵照《会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核用度签字是否符合公司内控制度、凭证附件是否规范完整;(2)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如查看账册内容,做到账表相符,对不妥或错误的账表处理应及时调整;(3)监视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正当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4)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