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五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之比较(2)
2016-09-13 01:42
导读:(二)财务报表质量特征——理论层次、应用要求及所夸大的会计目标的差异 1.五个国家的财务报表质量特征 (1)新加坡、马来西亚——采用了与IASB概念
(二)财务报表质量特征——理论层次、应用要求及所夸大的会计目标的差异
1.五个国家的财务报表质量特征
(1)新加坡、马来西亚——采用了与IASB概念框架相同的财务报表质量特征:1)四项主要的质量特征: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2)对相关性的进一步解释:重要性;3)对可靠性的进一步解释:忠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谨慎性、完整性;4)相关与可靠信息的制约因素:及时性、收益与本钱之间的平衡、质量特征之间的平衡;5)真实与公允的列报:固然概念框架不直接涉及这类概念,但是,对主要质量特征和恰当会计准则的应用,通常可以产生能够传递真实和公允的信息或公允地反映信息的财务报表。
(2)中国——在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中“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有: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3)越南——会计准则框架没有明确提出财务报表质量特征的概念,但是与此相关的内容分别在两个层次中反映,一是在基本原则中,包括:配比原则、一贯性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另一部分在“对会计的基本要求”中,包括:真实性、客观性、完整性、及时性、可理解性、可比性。
(4)柬埔寨——对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要求在“全部需考虑因素”中反映,包括:一贯性、重要性和综合性、可抵销性、可比性。
2. 理论层次的差异
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概念框架与
IASB的概念框架内容基本一致。作为一种纯粹的理论性框架,它们体现出一样阐述概念理论的分明的层次,各种层次的质量特征存在着严密的内在逻辑,体现出在理论上高于具体准则的特质。而中国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固然与IASB的概念框架大部分相同,但是并没有对质量特征划分层次。不过从罗列的次序上可以发现在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分级体系。越南和柬埔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相对地显得更重视可操纵性而忽略理论体系。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3.应用要求上的差异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与IASB的概念框架一样,要求在提供相关和可靠信息时,考虑提供信息的收益与本钱,但是中国、越南、柬埔寨没有这样的要求。这与后三个国家的会计准则由政府部分制定,对其执行和应用具有强制力有关。如柬埔寨的可抵销性就要求资产和负债、收益与用度须按准则和指南的要求才可抵销。
4. 夸大会计目标上的差异
固然各个国家概念框架文件的目标中,都认同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这一目标,但从具体的质量特征要求中可以发现,中国、越南、柬埔寨这三个资本市场发展较不发达的国家更夸大可靠性。夸大可靠性更符合受托责任观会计目标的要求。而“实质重于形式”这种属于相关性会计目标所要求的质量特征,越南、柬埔寨均未提及。这体现了信息质量特征背后不同的经济环境需求。
(三)财务报表要素及其计量——应用多种会计计量属性的环境制约
1.财务报表要素趋同
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与IASB的概念框架一样,反映财务状况的报表要素有资产、负债、权益;反映经营业绩的报表要素有收益和用度。中国由于使用习惯和一直夸大利润的原因,反映经营业绩的报表要素分别是收进、用度和利润。而柬埔寨在“财务报表提供信息”部分列出的内容包括资产、负债、权益、收益和用度(包括利得与损失)、其他权益变动、现金流等。各国的财务报表要素基本是趋同的。
2.多种计量属性与单一计量属性的选择
(1)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定义了多个会计计量属性
新加坡、马来西亚与IASB的概念框架一样,定义了四种计量属性,即历史本钱、现行本钱、可变现(结算)价值、现值。这里的现行本钱与我国所定义的重置本钱是一样的。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中国的基本准则定义了五种会计计量属性,即历史本钱、重置本钱、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相比,多出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我国基本准则的定义是:“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允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这种会计计量属性进一步完善了会计计量属性的组成。基本准则还夸大,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本钱;采用重置本钱、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