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准则下企业盈余治理题目研究(2)
2016-09-23 01:38
导读:3.资产减值预备制度的局限性给盈余治理提供了机会 新会计准则体系扩大了减值使用范围。应当计提减值预备的不仅局限于原先的八项资产、存货,生物资
3.资产减值预备制度的局限性给盈余治理提供了机会
新会计准则体系扩大了减值使用范围。应当计提减值预备的不仅局限于原先的八项资产、存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资产、金融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等,均应在会计期末判定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相应计减值预备。
4.新准则为企业利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调节利润提供可能
与旧规范债务重组收益计进资本公积不同,新准则规定由于债权人让步,债务人获得的利益将直接计进当期收益,进进利润表。在企业无力偿还债务或出现亏损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债务重组,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部分宽免,企业都将会获得利润,财务状况可能会因此而得到明显改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以非货币性资产换进的资产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进资产的本钱,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进当期损益。
5.无形资产开发用度处理为企业的盈余治理提供了方便
旧规范将无形资产研发支出全部计进治理用度,新无形资产准则将企业的研发划分成两个阶段,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进当期损益。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满足一定条件的,可以确以为无形资产。尽管新会计准则对公司的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进行了定义区分。但是,在实际操纵中,由于无形资产研发业务复杂,风险较大,很难明确区分研究和开发的阶段,各企业可以利用研发支出用度化和资本化的分界点的划分操纵利润,达到盈余治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屈欢,杨世勇.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赢余治理的影响.会计之友. 2007,(6)下.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3]汪立,李小晗.新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治理及其审计要点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11).
[4] 郭长慧.从新会计准则看企业盈余治理.河南贸易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7).
[5]李晶波,蒋昌稳.浅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治理的影响.中国工会财会.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