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治理会计的观念更新的研究(2)
2016-09-26 01:05
导读:企业的经营治理工作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目标市场与产品方向既定的情况下的日常治理,即战术性治理。另一类是与企业长远性和全局性发展相关的战
企业的经营治理工作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目标市场与产品方向既定的情况下的日常治理,即战术性治理。另一类是与企业长远性和全局性发展相关的战略治理。新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以及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客观上要求企业在有效地进行战略治理的条件下,进一步索本求源、减少浪费、降低资源消耗。新的企业观以为:企业是为终极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作业影响本钱,动因影响作业。本钱动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与微观层面相连,主要是与企业的生产有关的本钱动因,另一类是战略意义上的本钱动因,如规模、技术、劳动力投进等因素。适应现代企业治理的需要,一方面,在治理会计中传统的本钱计算方法必须作革命性的变革———以“产品”为中心的本钱计算将被以“作业”为中心的作业本钱计算所代替。通过对作业本钱的确认、计量,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改进“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从而促使相关的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从战略意义上考虑,治理会计可以包含以下本钱治理内容:(1)通过适度的投资规模来降低本钱。(2)通过市场调研确定为顾客提供服务产品多样性的广度来降低本钱。(3)通过公道的研究开发政策,按照所得大于所费的原则降低企业总体本钱。(4)通过公道劳动力投进来降低企业本钱。
(二)决策分析与评价方面。
治理的重心在决策。从决策分析方面来看,传统治理会计在进行决策分析时注重把模型运用和结果计算放在首位,而忽视模型运用的条件分析和结果计算的取数过程,以致影响到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应该说,与结果计算相比,取数分析过程更为重要。在经济行为分析中,作为计算依据的取数是否正确,决定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作为模型运用的条件条件是否存在,决定了模型的可运用性。加之21世纪高新技术运用引起的企业内外经济结构的不稳态性,要求治理会计进行决策分析时必须做到:(1)进行模型的理论条件与现实条件是否吻合的比较分析,从而确定选用的模型或对计算结果的可能修正;(2)在遵从取数的一般过程和其分析要求的条件下,确定取数的方法以及取数的分析方法;(3)对取得的数据进行确定性、可靠性评价,进而确定所取数据中存在的风险因素;(4)对模型中运用的数据,凡存在不确定性的因素,应提出控制措施。确实找不到控制措施的,必须对取数进行风险值测定,并调整取数的大小。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从决策评价标准方面来看,目前治理会计所采用的决策评价标准主要是利润最大化(本钱用度最小化)和现金净流量最大。这些利润、本钱和现金标准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从企业治理目标来看,上述决策标准已经过期,至少说很不全面。
三、小结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以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向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渗透;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和技术含量的比重在经济中大大进步;人类社会各方面将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为适应时代的要求,企业治理创新已有方方面面的进展,而治理会计创新却显得力度不够,未来企业要发展必须重视治理会计的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