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企业治理与会计信息系统1(2)
2016-09-30 01:02
导读:外部监控机制包括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和经理市场等外部气力对企业治理行为的监视。资本市场上的决策者主要是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由于他们不直接监视
外部监控机制包括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和经理市场等外部气力对企业治理行为的监视。资本市场上的决策者主要是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由于他们不直接监视经营者,因此要求公司向他们提供具体、可靠的财务数据,要求证券市场治理者制定公平交易规则,来规范会计信息的供给。而资本市场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企业积极地表露保存的信息,市场又能将企业表露的信息及时地反映出来实现对企业的正确评价。产品市场对企业的监控是通过企业与供给商和顾客之间的“纵向竞争”来实现的。现代企业间既存在竞争又有相互协调。竞争性是产品市场发挥作用的条件。而社会化大生产又要求企业间相互协调合作,保持一种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在交易过程中,合作双方提出的条件经常会直接影响另一方企业的经营方针和治理方式的具体内容,因此双方都需要全面收集对方的经营状况信息,以决定合作的内容和方式。而这种所需要的经营状况信息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企业向外表露的会计信息。在有效的经理市场上,企业经理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其价值取决于市场评价,市场评价的标准除了知识、经验以及城信度之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经理任期内的经营绩效。经营绩效又主要是通过企业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活动状况的财务会计信息表现出来的。假如经营绩效良好,经理职员不仅可以获得优厚的回报,其在经理市场的价值也会大大上升,假如经理出现经营劣迹,其价值会一落千丈,终极会影响其职业生涯。 (二)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治理系统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公司治理系统中内外监控机制的有效运作和作用发挥,主要取决于公司的会计信息系统。假如没有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支撑,董事会、监事会及外部监控机制的任何决策都可能盲目无效。为此,有必要在企业治理层面上,将产生并保证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的系统称之为公司治理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它从企业有效治理的角度在财务上对内部治理进行控制,主要夸大治理行为与法规制度的一致性以及可靠财务信息的畅通。公司治理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确保公司内部存在一个有效运作的自我调控机制,这是达到公司目标的必要保障。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什么是公司治理的自我调控机制呢?美国治理会计协会(CIMA)的定义是:它是这样一个整体系统,由治理者建立的,旨在以一种有序的和有效的方式进行公司的业务,确保其与治理政策和规章的一致,保护资产、尽量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因此公司治理的自我调控机制主要是指企业的会计系统和内部审计系统。完全可以以为,现代治理会计内部审计制度的确立并发挥日益明显的作用,是现代会计适应现代企业治理发展而作出的应对措施。实际上,公司治理系统中的一些硬件要素也构成了一定的约束控制作用。这些硬件包括(1)决策控制机制;(2)治理组织体制;(3)治理制度。它们与内部会计、审计系同一起构成了公司治理的自我调控机制。
由上可见,以会计、审计系统为核心的公司治理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主要服务于企业进行有效治理,但它也是公司治理的内部监视机制和外部监控机制运作的信息基础。三者处于一种互动的状态。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就在于协调各方的利益,尤其是股东、债权人等组织外部相关者同组织内部治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得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时,也实现了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会计信息系统内终极是服务于两个目标:一是为企业内部治理者提供治理决策信息;二是帮助企业内外监控者对企业治理者进行的监视激励和评价。
三、启示
当将会计信息系统置于公司治理系统和公司治理系统相整合的框架中加以研究时,可以发现:会计信息系同一方面是联系治理系统与治理系统的纽带,是治理系统和治理系统共同组成部分和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系统作用的发挥亦离不开企业内部科学、严密的组织治理和公司治理结构对其的引导和控制。三者之间是一种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当企业内部监控机制中的董事会、监事会只是一种形式而产生不了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及监控动机时;当企业外部资本市场成为众多对企业经营状况并不关心的中小股东进行投机炒作的场所时;当企业治理者更多地是以行政方式委派到伦业而不是从经理市场中竞争产生,甚至还无所谓经理市场时;当企业还沿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制度惯性进行治理时;会计信息是否还能发挥其作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甚至可以说,没有健全规范的公司治理和治理系统就不会有对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