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会计核心课程电算化(2)
2016-10-10 01:07
导读:二、会计系列课程电算化的基本要求 1.两类课程安排相协调。会计教学计划必须按教育、教学规律制订,充分反映知识平展、交叉、循序渐进的要求。计算
二、会计系列课程电算化的基本要求 1.两类课程安排相协调。会计教学计划必须按教育、教学规律制订,充分反映知识平展、交叉、循序渐进的要求。计算机的系列课程应先于会计系列课程,同时会计系列课程的电算化,首先是已学计算机课程知识的直接应用,然后是后继计算机课程知识的追加应用。例如,在第一、三、四、五、六学期分别安排“计算机基础”、“办公自动化软件基础”、“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微机数据库治理系统”、“电算化会计”课程与此相适应,在第二、三、四、五、六、七、八学期,分别安排“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上)”、“财务会计(下)”、“本钱会计”和“财务治理”、“治理会计”和“高级会计”、“审计学”、“会计实务考核”课程。其中,“基础会计”课程首先是直接运用“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完成规定任务,如用WPS打印出试算平衡表、各种记帐凭证、各种明细帐等,待“办公自动化软件基础”课程学完后,再运用Word编制“基础会计”课程中的本钱计算公式、编排有关图形,并登记帐簿。 2.计算机知识运用时分合结合。平时,各门会计课程运用计算机知识是单项的,分散的。一般难以整体运用。因此,有必要在终极将两类课程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笔者以为,在第八学期学生即将走上社会前设置“会计实务考核”课程,一方面进行手工操纵,综合各门会计知识,另一方面进行计算机操纵。综合各门计算机课程知识集中运用于会计,这种分合结合的方式反映了会计学科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3.列人教学计划,教师引导,指导为主。将计算机课程知识应用于各门会计课程,并不是要增设新课程,而是对已学知识的串用。为了保证串用的成功,首先要在教学计划上加以反映。例如,在教学计划实践环节分别设置“基础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电算化”、“本钱会计电算化”、“财务治理电算化”、“治理会计电算化”、“会计实务考核电算化”等电算实践项目,并相应确定一定的机时。其次,将各门会计课程计算机应用题目编写成“电算化指导书”,每门指导书中列示若干个电算实践项目。提出具体应用要求;同时,为了便于学生操纵。还应编制“电算化操纵手册”,向学生提供具体操纵步骤和范例。这样,教师在会计系列课程电算化过程中主要起着引导、指导、布置、检查和考试验收等作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会充分得到发挥。
三、会计系列课程电算化的具体设计 下面以会计主干课程为例对会计课程计算机应用进行设计。 (一)基础会计电算化 l.将已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应用于“基础会计”课程。内容包括:(1)用WPS打印出试算平衡表。材料明细帐、应收帐款明细帐、本钱计算公式(含分子、分母两行排列格式)、生产本钱明细帐和各种记帐凭证;(2)用图文混排系统SPT进行本钱数据的图像编辑;(3)用CCED打印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2.将后续“办公自动化软件基础”课程知识追加应用于“基础会计”课程。内容包括:①本钱计算公式的编写;②图形编排;③帐簿登记。 (二)财务会计电算化 将“办公自动化软件基础”课程中word、Excel知识应用于“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包括:外币核算、坏帐核算、存货实际本钱计价法、存货计划本钱计价法、存货本钱与市价孰低法、折旧方法、工资结算和工资附加费核算、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销售业务、利润分配、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编制。 (三)本钱会计电算化 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知识、Excel知识应用于“本钱会计”课程。内容包括:要素用度的分配、辅助生产用度的分配、制造用度的分配。产品用度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品种法本钱计算、分批法本钱计算、分步法本钱计算、本钱分析。 (四)财务治理电算化 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知识、Excel知识应用于“财务治理”课程。内容包括;货币资金最佳余额确定、企业客户信用等级评估、应用帐款最佳余额确定、存货最佳额确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经营杠杆、对外投资决策、筹资政策的选择评价、资金本钱计算及应用、财务比率综合分析、财务计划编制。 (五)治理会计电算化 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知识、Excel知识应用于“治理会计”。内容包括:本钱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目标利润的敏感性分析、利用经营杠杆进行利润猜测、边际利润最大的产品组合、销售顶测分析、投资决策评价方法的分析、内含报酬率敏感性分析。 (六)会计实务考核电算化 将“微机数据库治理系统”课程知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知识、Excel知识、“会计电算化”、课程知识应用于“会计实务考核”。这是两类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内容包括:通用会计软件的应用、通用软件帐务处理数据的调用、会计实务考核专题的开发。 3.列人教学计划,教师引导,指导为主。将计算机课程知识应用于各门会计课程,并不是要增设新课程,而是对已学知识的串用。为了保证串用的成功,首先要在教学计划上加以反映。例如,在教学计划实践环节分别设置“基础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电算化”、“本钱会计电算化”、“财务治理电算化”、“治理会计电算化”、“会计实务考核电算化”等电算实践项目,并相应确定一定的机时。其次,将各门会计课程计算机应用题目编写成“电算化指导书”,每门指导书中列示若干个电算实践项目。提出具体应用要求;同时,为了便于学生操纵。还应编制“电算化操纵手册”,向学生提供具体操纵步骤和范例。这样,教师在会计系列课程电算化过程中主要起着引导、指导、布置、检查和考试验收等作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会充分得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