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会计信息 失真的治理对策(2)
2016-10-14 01:03
导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强化外部监视机制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题目的必要条件,能够把进步会计信息质量落到实处。企业经营者作为《会计法》的责任主体,也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强化外部监视机制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题目的必要条件,能够把进步会计信息质量落到实处。企业经营者作为《会计法》的责任主体,也是落实内部监视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履行领导职责,建立健全企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要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会计事项相关职员的职责权限,明确记账职员与经济业务职员的职责权限,并使之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实行企业内部控制有助于及时纠正和防止经营决策失误与经济舞弊,能够进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会计信息的外部监视约束机制是指国家和社会监视。国家监视是指财政、审计、税务机关对企业会计实施的监视;社会监视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委托注册会计师公正地对企业进行监视和反映。加强财政、审计和税务等部分对会计行业的监管力度与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增加企业经营者及会计职员的违规名誉风险和违规本钱,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全面推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计签证制度,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签证的法律责任,对不负责或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要制定严厉的处罚制度。严厉打击那些违反职业道德提供虚假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促使注册会计师努力进步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严格执业标准,做到客观公正,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监视,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职能作用,从源头上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四、改革会计职员治理体制,实行会计委派制
我国会计职员治理体制决定了企业经营者与会计职员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会计职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于依法办事。会计职员具有双重身份,接受政府和企业双重领导,其行为受到企业经营者影响,当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相冲突时,又使得会计职员难以摆正自己的位置。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立、政企职责的分开,仍然沿袭现行体制会使会计职员常处于两难境地,其态度势必会出现摇摆。当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作为员工的会计职员在单位领导的权力压制下,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维护本单位利益,从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积极推进我国会计职员治理体制改革,加强国家宏观治理,转变政府职能,实行会计委派制,会计职员可以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不受企业经营者制约,降低了会计职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可能性。由会计主管部分向企业派遣会计职员,改变了会计职员隶属关系,变会计职员由企业所有为社会所有。实行委派制是对会计队伍治理体制改革的新尝试,它可以摆脱会计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依附与从属关系,增强会计工作的独立性,保证会计职员依法办事,正确行使会计职能,公正、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进步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综上所述,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维持市场经济秩序、维护会计主体各方的正当权益、保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必须加强会计职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建立严格惩处机制,建立和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外部监视机制,实行会计委派制,改革会计职员治理体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与正当性,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治理与运行机制体制。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题目,进步会计信息质量,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不可能一挥而就,需要会计界人士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相关法律法规得到实施和完善,以及全社会整体素质的进步,才能从根本上进步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联:关于进步会计信息质量的若干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
[2] 姚敏:对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探讨[J].审计月刊,2008(6).
[3] 石凌: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和治理对策[J].现代贸易,2009(2).
[4] 丁海萍:会计信息失真的剖析及其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