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2)
2016-12-02 01:10
导读:决策支持系统是以计算机存储的信息和决策模型为基础,协助治理者解决具有多样化和不确定性的,以进行治理控制、计划和分析并制定高层治理决策和策
决策支持系统是以计算机存储的信息和决策模型为基础,协助治理者解决具有多样化和不确定性的,以进行治理控制、计划和分析并制定高层治理决策和策略。据统计,美国1983年,55%的新程序是用于治理控制、计划和分析,用于核算的仅占45%,这说明国外已进进了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阶段。
国外的会计软件主要是面向市场的销售分析和猜测系统、供货发票系统;面向生产的本钱计算和分析系统、存货控制系统、应收几款治理系统;面向人事治理的雇员住处系统、工资系统、劳动力资源会计系统;面向现金治理的现金收支系统、支票核对系统;面向采购治理的采购与验收系统、应付帐款系统、固定资产核算系统;面向财务治理的财务报表系统、年度财务计划系统和预算控制系统等。
3.2 我国电算化的现状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至今已20多年,基本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缓慢的自发发展阶段”和80年代末至今的“有组织的稳步发展阶段”。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会计软件产业,通过国家级评审的会计软件已达30多个,通过省级评审的会计软件也有200多个,据1992年底财政部调查,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约占被调查单位的20%左右,但地区、部分行业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地区和部分已达50%以上,可有的才刚刚开始会计电算化工作。在已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中,大部分单位开发和的是部分会计核算子系统,其中尤以工资、帐务、报表子系统为主,单机应用为主,只有很少的单位全部会计核算工作实现电算化并彻底甩掉手工记账。
3.3 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发展方向
(1)已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先进地区和部分,应尽快完善会计核算系统,彻底甩掉手工记账工作,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改革工作,建立制度,转移工作重心,为进一步开发和使用会计或企业治理信息系统作好预备。同时,尽快进步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使尚未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早日遇上来。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从单机应用向机系统发展,进步计算机应用的档次,便于数据传输汇总,为进一步开发和使用网络化的会计和企业治理信息系统做好预备;并为将来联成更大的计算机网络打下基础,便于国家宏观治理,以发挥会计电算化的总体效益、效益。
(3)抓紧开发以治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治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而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核算系统向治理信息、系统发展,进行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战略决战。核算电算化后,摆在企业治理者眼前的迫切是如何加强经济活动的事前计划、猜测和决策、事中治理控制、事后评价,切实将企业财会治理水平从手工状态进步上来。
3.4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应经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会计核算电算化——财会治理或企业治理计算机化逐一决策支持计算机化。我国原来的会计工作基本处于手工和半手工状态,会计职员尽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被束缚在会计核算等事务性工作上,财务治理工作则没有时间或很少往做。因此会计只能提供事后核算资料且简单粗糙,治理水平低下,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面对市场经济和繁重的核算工作双重压力,企业领导和会计职员迫切要求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
由于我们有基本现成的会计核算模式,而财务或企业治理工作则比较复杂且没有成型的模式,会计核算的输进/输出数据比较规范且轻易组织,我们已形成一套固定的会计核算过程和,所以设计并实现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比较轻易,因此只能先搞核算电算化。
但核算电算化基本是模仿手工操纵,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范围、数据和质量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对满足企业现代化治理要求并迅速进步企业经济效益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核算电算化所节省的人工本钱、进步会计信息的质量所产生的效益并不足以抵消建立并使用该系统的投人。因此,核算电算化只是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预备阶段,其好处是为建立以治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治理信息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是:①系统中存储了治理所需的会计核算基础数据;②解放了会计职员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有条件逐步实现工作重心的战略性转移;③积累了宝贵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经验;④使会计电算化人才迅速地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