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应收帐款的治理对策(2)
2016-12-04 01:16
导读:(二)信用条件。一旦企业决定给予客户信用优惠时,就需要考虑具体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就是指企业接受客户信用定单时所做出的要求,主要包括信用
(二)信用条件。一旦企业决定给予客户信用优惠时,就需要考虑具体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就是指企业接受客户信用定单时所做出的要求,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1)信用期限。是指答应客户从购货到支付货款的时间限定。通常,延长信用期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销售量,从而增加销售毛利。但是不适当地延长信用期限,所得的收益有时会被增长的用度抵消,甚至造成利润减少,给企业带来不良后果。因此,企业必须慎重研究,确定出恰当的信用期。(2)折扣期限。是指客户享受现金折扣优惠的付款期限。该期限的确定主要视折扣的损失是否小于银行同期贷款利息而定。(3)现金折扣。是企业对客户在商品价格上所做的扣减。决定企业是否提供及提供多大程度的现金折扣,主要取决于提供现金折扣后的收益是否大于现金折扣本钱。
(三)收账政策。
企业假如采用积极的收帐政策,可能会减少应收帐款投资,减少坏帐损失,但会增加收帐本钱。假如采用较消极的收帐政策,则可减少收帐用度,但却会增加应收帐款投资,增加坏帐损失,这样就要求企业依据市场经济环境和自身状况科学地设计回收策略。企业除了要适时地使用现金折扣、适度地利用担保制度外,还应确定公道的收帐程序和讨债方法。一般要先给客户一封有礼貌的通知信涵,进一步可通过电话催收,如再无效,企业的收帐员可直接与客户面谈,若证实客户确实碰到暂时困难,经过努力可以东山再起,企业应帮助客户度过难关,以便收回较多的应收帐款。若客户虽有能力付款却想方想法进行拖欠,则有必要采取法律行动提请有关部分仲裁或提起诉讼等以维护企业利益。
二、谨慎选择结算方式。
在充分调查了客户的资信情况后,接下来便要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它是决定能否安全、及时收回款项的主要因素。企业通常采用的结算方式有支票、银行本票、委托收款、托收承付、贸易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等。对于盈利能力较强、资信度较好的客户,企业可适当放宽政策,采取委托收款、托收承付等结算方式;而对于盈利能力较弱、资信度较差的客户,企业则应该选择支票或银行承兑汇票。决不能只为了单纯地进步销售额,而往将就客户提出的不公道要求。针对不同客户采取不同的结算方式,才能有效地降低应收帐款带来的风险。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三、明确应收账款的治理部分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应收账款由销售部分或销售职员自己管。但是这样做存在治理漏洞,缺少必要的控制环节,销售职员的行为应该由谁来监视呢?因此,仅由销售部分自己来治理并不妥当。一种观点以为该由企业财会职员来治理。会计职员纵然对账务处理比较清楚,但对具体客户情况并不了解,简单回由会计职员来治理也并分歧适。事实上应收账款的治理,是现代企业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全程信用治理的核心所在。由此可见,在企业的内部组织治理中就应该有这样一个专门研究营销策略、研究客户资信的机构来治理应收账款,建立起适合自身特点的信用治理制度。
四、建立切实可行的对账制度
在进行对账工作时,企业应根据业务量大小及时间等因素对应收账款定期进行核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章,作为有效的对账依据;如发生差错应及时处理。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包括两个方面:(1)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2)明细账与有关客户单位往来账的核对。
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本单位明细账余额与客户单位往来余额对不上的现象。这主要是对账工作脱节所致。销售部分往往只管将产品销售出往,而不管款项是否能收回,以为收款是财务部分的工作。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由于应收账款都很大,牵扯的单位也很多,加之平时财务职员的记账、编报表等工作本来就已经很繁忙,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往与客户对账,而一般对账工作均是债权单位主动实施。这样一来,企业的应收账款对账工作就陷于停顿状态,使得客户有借口说往来账目不清楚拒尽付款或拖延付款,给企业造成损失。因此,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应从销售业务的第一笔起就应由销售职员定期与客户对账,并将收款情况及时反馈给财务部分。营销职员可以按其治理的单位对产品发出、发票开具及货款的回笼进行序时登记,并定期与客户对账,由对方确认,从而为及时清收应收账款打好基础。作为企业经营者,应将销售与货款回笼同销售者的业绩结合起来考察,使他们意识到不但要使产品销售出往,更要使货款能及时回收,最大限度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