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对帐,不可小觑(3)
2016-12-08 01:00
导读:3)对帐单的格式及对帐依据。标准化的对帐单是保证对帐工作规范化,程式化的基础,科目对帐单一般包括以下项目:会计科目,期出余额,本期发生额
3)对帐单的格式及对帐依据。标准化的对帐单是保证对帐工作规范化,程式化的基础,科目对帐单一般包括以下项目:会计科目,期出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差异及原因,挂帐时间,拟采取的措施,编制人及批准人签字等,损益表类科目的对帐单还应包括趋势表(图),与预算/前期历史数据的差异,历史最大值等项。对帐依据应附在对帐单后作为备查。
3、 对帐频率。对帐工作每月固定进行,一般可安排在月度报表完成后,完成期限视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一个星期左右可完成,这样就可以保证大部分差异可以在下月报表中得到及时调整。
4、 检查对帐工作。财务经理及财务总监应审阅对帐单,对帐单是企业月度运营状况及会计工作质量的基本反映,是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财务经理及财务总监定期审阅对帐表既可进一步分析掌握企业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或隐患,又可以监督会计人员认真完成对帐工作。
5、 为对帐工作制定规范。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对帐工作规范。对帐程序规范化,可以保证对帐工作的正确进行,避免个人理解偏差,提高工作效率。在制定规范时应注意对帐工作作为周期性固定工作,在分派科目时应注意不相容职责的分工问题,即对帐人员不能是该科目的负责人,如应收帐款会计不能负责核对应收科目,出纳不能做银行存款帐户的对帐等。
总之,对帐工作是会计基础工作,同时也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方法,我们可以不断完善对帐工作,并以程序化的方式应用于会计业务工作中,它不但可以帮助企业验证会计帐簿记录的准确性,便于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而且通过分解分析会计科目,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帐目及经营情况更加“心中有数”,运筹帷幄。当然对帐作为会计内部控制的一种方法,我们也要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要结合本企业的经营特点及外部环境,制定出一整套具体切实的对帐工作规范。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