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改革国际经验及借鉴(2)
2016-12-21 01:00
导读:部分采用权责发生制,主要是美国和一些OECD国家。由于权责发生制在政府财政管理中的运用前景不清,更多的西方国家只是部分或者改良的运用了权责发生制
部分采用权责发生制,主要是美国和一些OECD国家。由于权责发生制在政府财政管理中的运用前景不清,更多的西方国家只是部分或者改良的运用了权责发生制。部分运用权责发生制也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政府财务报告、部门管理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编制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财政报告虽然采用权责发生制,但报告所反映的政府控制、运用资源及远期资源预测等内容,建立在完整的统计、系统上,并不完全通过预算编制取得;部门管理上引进企业的管理模式,核算部门的成本、产出,提高部门行政效率;预算编制采用收付实现制,以反映本财政年度内资金来源及政府运用资金的情况。另一种是以OECD国家为代表的“部门会计和预算管理采用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编制、财务报告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模式。
改革我国预算会计确认基础引入权责发生制
根据现阶段经济背景明确改革的内容。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实行分税制、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绩效评价等。而且,随着会计标准日趋国际化,我国预算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基础成为必然的选择。但权责发生制虽然有助于加强政府预算成本核算与业绩考核,能够比较全面、准确的反映一些长期项目和或有负债的信息,增强了预算信息的完整性、可信性和透明度,更能反映政府的受托责任,但是,权责发生制在全面、准确反映当期现金流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这还需要收付实现制加以弥补。因此,权责发生制应与收付实现制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共同反映政府部门的财务活动。
明确改革的推进方式。综观各国的改革实践,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一步到位”改革模式,即直接由收付实现制改为权责发生制,如澳大利亚和英国;二是“分步到位”改革模式,即按照“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完全的权责发生制”步骤,一步步实施改革,如加拿大就采用这种模式;三是“逐渐扩展”的改革模式,先在部分政府会计科目中应用权责发生制,后逐步推广到其他政府会计科目或主要会计科目。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结合我国实际,笔者认为,在现阶段还不可能全方位推行权责发生制,从中长期看我们应采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基础并存作为预算会计的确认基础。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作为两种会计基础不是完全对立的,它们是可以相互补充,同时存在的,可以根据具体的会计事项和特定的环境选择各自使用的范围。法国自1999年起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开始在年末计提应计应付利息,对以前不核算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后记录并计提折旧,提取坏账准备等。这些做法没有改变会计系统的整体核算基础,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收付实现制会计的不足。又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一些主要的财政事项的内容上采用权责发生制,如养老金,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做法,对当前不能真实反映财政结余的迫切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而对其他部分可以继续使用收付实现制。我国在借鉴国际经验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在组织机构、制度、人员与技术上进行充分的准备,将改革成本降到最低,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
1.财政部会计司.政府会计报告.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刘谊,廖莹毅.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改革:OECD国家的经验及启示.会计研究,2004
3.陈工孟,邓德强,周齐武.我国预算会计改革可行性的问卷调查研究.会计研究,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