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我国会计史研究主要成果概览(6)
2017-07-22 01:18
导读:六、行业会计、地区会计史研究 行业会计、地区会计史研究是专门对某一行业、地区会计发展的研究,比会计通史的研究范围小,比会计专门史的研究范
六、行业会计、地区会计史研究
行业会计、地区会计史研究是专门对某一行业、地区会计发展的研究,比会计通史的研究范围小,比会计专门史的研究范围又大些。这类研究的成果主要有如下一些:
专著《以史为镜——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史》(余玉苗等,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是一部研究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的著作,全书分为四部分共七章。第一部分介绍股份公司的涌现、特点以及股份公司审计的动因。第二部分分别介绍英国、美国以及其他国家注册会计师的发展历程。第三部分对世界六大会计公司的演变做了介绍。第四部分以账表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为主要内容,介绍了审计方法的变革史。
《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的沿革与发展(1918年-1994年)》(杨时展,《财会通讯》杂志,1995年第1—3期)是一篇研究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历史的重要文章,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北洋政府1918年建立注册会计师制度到新中国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之前有关历史的沿革;第二部分对新中国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之后的有关历史发展边述边议,既回顾了历史,又提出了作者对这段时期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建设的意见。
行业会计、地区会计史研究中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另外还有《天津会计史话》、《美国会计职业进修教育发展史》、《军队会计制度变迁研究》、《浅议我国
林业会计的发展与变革》、《黑龙江垦区会计发展五十年》、《江浙钱庄会计的历史进步与启示》、《浅谈江浙钱庄会计》、《山西票号的资本制度及资本管理》、《山西商人对中国会计史的贡献》、《明清晋商的历史地位与会计成就》、《论近代上海钱业公会行业财务与信用制度的监管地位及启》等。七、历史人物研究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对历史人物的研究从来就是历史研究的一部分。我国会计历史人物的研究目前尚较缺乏,公开出版的研究成果不多,主要有如下一些:
《潘序伦回忆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6年)。该书由潘序伦先生生前撰写、陆续发表于1984年《财务与会计》杂志的文章整理而成。该书表现了“我们中国会计界的老前辈,著名的会计事业家、会计教育家和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会计学者”②潘序伦坎坷而富有成就的一生,同时反映了潘序伦所在的那个时代的社会与会计风貌,对于了解和研究会计历史具有较高的价值。
《中国当代著名会计学家传略》(永信现代会计研究所,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年)。该书记述了对中国会计具有影响的十余位会计学者的人生经历,是中国当代会计发展研究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天下未乱计先乱,天下欲治计乃治——杨时展教授的学术履历、学术思想与学术年表简编”(沈贞玮、贺海燕,《会计之友》杂志2008年第2期下)及纪念“我国著名会计学家、会计思想家、教育家”③杨时展教授的系列文章(均刊于《会计之友》杂志2008年第2期下)。这些文章介绍了杨时展教授的生平和学术思想,论述了杨时展教授对中国会计的贡献,也部分地表现了当代中国会计发展的历程。
八、会计史比较研究
会计史比较研究采用对比的方法,寻求和发现中外会计历史的异同,从中研究会计发展的规律。我国会计史比较研究的成果主要有《比较会计史学》和《中外会计史比较研究》两部专著。
《比较会计史学》(李孝林等,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一书作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研究项目和重庆市社科基金项目,就会计产生、复式记账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盈亏计算、会计报告、会计组织、会计管理、会计监督、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教育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如何运用比较方法,对会计历史和会计史学进行比较研究,从而表现了独特的会计史研究视角。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专著《中外会计史比较研究》(李孝林等,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年)比较和分析了世界几个主要国家早期复式簿记、早期会计账簿、早期四柱法、会计报告、早期盈亏计算法及龙门账、早期会计教育、注册会计师制度、早期审计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