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对现代审计工作的影响及对策(2)
2017-08-04 06:57
导读:(六)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在手工条件下,审计内容主要是对人的审查,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对纸面信息进行核对和检查.责任容易确定,结果也较直
(六)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在手工条件下,审计内容主要是对人的审查,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对纸面信息进行核对和检查.责任容易确定,结果也较直观。在计算机审计的条件下,审计人员应该从查核财务会计报表及账簿记录的真实性和正确性的基础上,把重点放 到被审计单位所用信息系统是否合法、合规和第一次输出的信息是否真实、正确,以及当运行环境发生变化,或经过系统维护后,输出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上。
二、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审计应采取的对策
会计电算化固有的特点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审计质量与水平。 (一)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完善审计法律制度建设
会计信息化必将导致新的审计体系和审计技术产生,审计工作的现状必须改变.以适应社会经济对现代审计的需求。审计界必须加强审计理论和实务的研究,在理论上对审计的性质以及由此决定的审计职能与任务等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要构筑起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可用于解释和预测多种审计现象的审计理论。同时还应当健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制度,如根据审计质量控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审计准则,吸取国际先进经验,进一步规范审计管理和审计行为;改进现行审计报 告的形式和内容要求,建立适合于对外公告的审计报告制度。
(二)完善电算化审计标准与准则 虽然计算机审计并不改变审计的目标和准则,但是由于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审计内容、审计线索发生了重大变化,审计的技术方法和手段也相应地需要改变。显然应尽快在原有的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基础上,建立一系列与新情况相适应的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以规范计算机审计业务的开展,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由于计算机数据存储介质的磁性化、处理过程的自动化,使被审计系统的可见审计线索减少,比手工审计证据易逝,经济犯罪更隐蔽,审计难度和风险更大。显然,过去手工的审计标准和准则中部分内容已不适应,而新的程序标准和准则还没有出台,审计人员整体水平又不高,往往苦于无严谨的规程可循,只好凭经验各显神通。因此,在制定标准和准则时要在考虑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大力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主管财政部门在评审某会计软件时,应同时规范、指定与之相适应匹配的审计软件。在制定具体准则时应侧重于对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的评价、对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资格、电算化审计过程和相关的审计技术以及证据收集等方面做出规范。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我国的电算化审计准则应逐步向国际审计准则靠拢,使我国的审计工作与国际审计工作协调一致,更好地为对外开放服务。制定新的衡量标准,除对会计业务提出合法合理的标准外,还要对会计核算系统本身提出一些易于操作的正确的科学衡量标准,以便审计工作有章可循。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三)建立新的内部控制制度 为了保证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系统处理与存储的会计信息准确完整,必须针对电算化系统的特点和固有的风险,建立新的内部控制制度。1.机构及人员的管理控制。会计核算软件正式使用时,内审人员必须参与调整,并对人员制定岗位责任制,在机构调整时必须体现组织控制原则,即职权分离.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地发现错误。2.操作控制是一项重要控制内容。为防止利用计算机系统舞弊,审计人员对操作控制主要通过制定一套完整而严格明确的操作规程来实现。3.电算化会计档案资料的管理和控制。内审人员要着重对会计资料是否双份备份,异地存放,以及是否采取了防磁、防火、防潮措施进行审查和控制.并且会计档案保管期要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四)努力开发实用高效的审计软件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审查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另外,当一个会计电算化系统已经完成并投人使用后,要对它进行改进,这比在系统设计和 开发阶段进行困难得多,代价也要昂贵得多。因此,除了要对投入使用后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外,应提倡在电算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阶段,审计人员要对系统进行事前和事中审计。审计人员在电算化系统的开发、设计阶段,应当参与系统的设计、调试、检验和验收,通过事前与事中审计,及早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要注重从审计角度审查系统的可审性、审计线索的设置等,保证系统充分保留审计线索。审计人员可在系统分析阶段根据网络化审计的特点,对系统提出审计方面的需求,在系统中嵌入审计程序或建立审计子系统。另外,在数据分析方面,在现有审计软件的功能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新的分析工具,这些工具将面向特定的领域,如针对企业审计领域的固定资产折旧审计工具和产品利润情况分析工具等,还要增加一些基于特定方法的分析工具,如账户分析、比较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