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计量模式(3)
2017-08-05 06:13
导读:(二)知识经济时代会计计量模式的创新 会计计量模式的创新,既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会计发展的契机,它必将给传统会计带来强烈的冲击,把
(二)知识经济时代会计计量模式的创新 会计计量模式的创新,既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会计发展的契机,它必将给传统会计带来强烈的冲击,把会计带入一个崭新的世界。知识经济会计计量还仅仅处于、探索阶段,显然在和实施上都存在着不足和局限性,需要不断得加以完善和改进。 1、建立产出价值观。产出价值观是以被运用资源未来可能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作为资源的价值源泉,其理论依据是“资产的价值就是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它主要适用于对人力资源、无形资产等价值的计量。企业对一项资产产出价值的关注,旨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未来效用期内产出最大的价值。与投入价值观相反,产出价值观更注重资产的“未来的产出”,这就从时间上弥补了从历史角度计量的不足。 2、多种计量属性并存择优。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会计计量是多种计量属性同时并用。知识经济时代历史成本显露出其固有的局限性,但这绝对不是说历史成本将退出历史舞台。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客观性、可验证性及能够反映资产经营管理责任履行情况等优势是其他计量属性所不能比拟的,况且其他计量属性也是利弊兼备。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应该是同时采用多种计量属性,扬长避短,从而使提供的会计信息即重视信息的相关性,又强调可靠性,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3、合理计量企业的无形资产。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无形资产会计计量在以下方面应予创新:(1)扩大无形资产确认和计量的范围。在知识经济时代应增加一些新的无形资产项目,如人力资源资产、市场资产、知识产权资产和组织管理资产等。(2)改变自创无形资产价值的计量方式。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新技术开发的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不仅应按照开发过程中实际支出计量,还应包括后期投入,同时要评估确认其市场价值。(3)增加无形资产投资价值比重。修改有关法规,对于公司投入资本中无形资产投资规定可以超过总投资的20%. 4、加强对人力资源会计计量的研究和。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人力资源会计的创立和应用是必然的。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实施有一种担心,认为人力资源会计把人当物进行会计处理是降低了人格,侵犯了人权。但事实证明:人力资源是一种独特的有价值的经济资源,它内存于人体并通过人的努力产生经济价值,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此,人力资源会计恰恰是尊重人才和知识的具体体现,它承认人对其个体人力资源的终极所有权,通过货币手段量化出人才对于企业和社会的具体贡献,使劳动者的地位真正提高,劳动者的权益真正落实。人力资源的计量是人力资源会计的难点,目前一般分为成本与价值两个方面对人力资源进行计量。其中,人力资源成本的计量主要是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和机会成本法,人力资源价值主要采用未来工资或收益贴现法等。这两方面所用计量方法都难免存在缺陷;成本强调人力资源的投资,则计量的结果不能体现人力资源的真实价值,而价值强调人在未来服务期对企业的贡献,这种计量是极其困难的。人力资源也像其他经济资源一样,其计量的前提应是商品化和市场化,因此,对于人力资源进行计量可以劳动力市场为基础,以劳动力的现行市价计价较为合理。 5、建立风险价值观。风险价值观是以风险与报酬均衡作为理论依据,以投资者对交易对象的不确定性判断产生的风险作为价值的源泉,以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双方在公平交易基础上进行的资产交换或债务结算金额———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由于激烈竞争市场中未来事项的不确定性,使人们产生消除、转移、分散风险的内在要求,由于未来交易事项的不确定性大,带来的损失可能性大,因而相应要求有高的回报。 6、对于企业的损失进行全面确认和计量。从经济事实考虑,企业的显性和非显性损失都会给企业带来现实或未来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会计上都应该进行确认和计量。损失的计量应包括两个部分:(1)资产损失前可变现价值与账面净值的差额;(2)丧失的预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