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的中国管理会计(3)
2017-08-06 02:06
导读:三、典型案例研究将是我国未来开展管理会计研究的方向 从国外的经验看,国外会计界开展的管理会计研究,已将重点明显转移到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
三、典型案例研究将是我国未来开展管理会计研究的方向
从国外的经验看,国外会计界开展的管理会计研究,已将重点明显转移到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而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如果没有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很好配合与协调就难以进行。国外加美、英等国家都有管理会计师协会,协会的成员既来自于会计学术界也来自于实务界,并且国外的管理会计师资格的取得都需要通过严格的,即便取得了管理会计师资格后,也需要接受继续,从而协会的成员本县已具备相当丰富的管理会计知识。
此外,为了推动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美、英等国的管理会计师协会都没有学术研究部,其成员由学术界与实务界人士共同组成。由于上述因素,国外在开展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研究中,学术界与实务界比较容易沟通,双方的配合与协调也搞得比较好,案例研究也开展得比较普遍,这一点可以从西方管理会计教科书中所附的大量案例中找到答案。并且,美、英等国家的管理会计师协会还设有学术性和实务性的管理会计刊物,如《管理会计》和《管理会计研究》杂志。前者主要侧重于实务经验的介绍,后者则侧重于学术性和理论性研究。近年来,美、英的《管理会计研究》也注重于刊登典型案例研究的文章,这两种专业性杂志在推动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特别是开展典型案例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的情况与西方国家明显不同。我国迄今仍然没有建立起管理会计师协会,也没有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并且我国目前也没有一个管理会计专业杂志。
由于我国没有一个将学术界与实务界都包括在内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学术界与实务界沟通的机会不是很多,这就为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这表现在,学术界特别是大学的研究人员很难有机会深入到企业中开展调查研究,因而对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管理会计的情况缺乏了解;而实务界对学术界发表的科研成果感到理论性太强,与企业现实情况不相符合,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中的实际。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管理会计研究在我国出现的问题,已引起我国会计界的广泛重视。为了推动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工作,我国《会计研究》杂志在1997年曾开展了“安易杯”管理
会计论文有奖征文活动,这是我国首次开展有关管理会计研究的规模较大的论文征集活动,发表了一批质量较高的论文。会计学会在1999年又专门成立了“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并在当年举办了全国性的“管理会计与应用专题研讨会”。在中国会计学会1999年重点会计科研招标课题中,“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是取得资助金额最高、课题数目最多的课题。在今年4月,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配合下,发起了“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经验总结与研究”的活动。笔者认为,在我国短时间内难以成立独立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的情况下,要切实有效地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与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协调就非常必要。而开展“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经验总结与研究”的活动,将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开拓性尝试。在这次活动中,我国会计学术界将同实务界密切合作,通过对全国不同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开展典型案例研究,将我国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经验加以系统总结并上升为理论,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这一活动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体系。
从上述情况来看,如果我国实务界能够与学术界密切配合搞出一批具有行业特点的、既有性又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典型案例报告,这些典型案例研究报告不仅可以作为各行业管理会计的样板,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在更多的企业推广应用,而且还可以作为管理会计教科书中的案例,有助于开展管理会计的教学和对会计人员的
培训工作,管理会计在我国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工作可能会有实质性的进展,这将为我国今后深化管理会计研究以及制定管理会计准则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是一个十分复杂、难度很大的
系统工程,如果没有会计学会和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指导与协调,没有全国范围内的实务界和学术界的密切合作,就很可能会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如果此种局面出现,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也许会继续持续下去。因此,我国的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研究无论对学术界还是对实务界来讲,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