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财务报告表外披露的思考(2)
2017-08-08 06:57
导读:4)表外披露限制较少。会计信息转化为表内项目,需要经过层层过滤。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确认、会计计量这些会计基本概念以及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这
4)表外披露限制较少。会计信息转化为表内项目,需要经过层层过滤。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确认、会计计量这些会计基本概念以及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这些公认会计规范就是这种特殊的“过滤网”。只有经过这些“过滤网”过滤以后的会计信息才能最终反映在表内项目中,这势必导致财务报告难以对新增的会计信息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相对而言,有关的表外披露的限制不多,许多会计信息可以直接在表外予以披露。因此,在会计信息需要不断扩大而现在财务报告体系又难以满足的情况下,表外披露就成为一种较合理的选择。
2我国财务报告表外披露现状
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我国目前的信息披露还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表外信息披露存在着以下:
1)信息使用者对表外信息的观念淡薄,并未完全认识到表外信息的决策有用性。长期以来,与财务报告相比,表外披露几乎没有多少地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表外披露本身独立性不强,其往往作为财务报告的附庸而存在,内容上也脱离不了财务报告。这些局限淡漠了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它的兴趣,因为他们难以从表外披露获的更有价值的信息,只是在对财务报告项目觉得有必要进一步清楚的时候,表外披露才会被考虑。
2)对表外披露的规范化不足,所披露的信息质量低下,虚假陈述,不实表达,误导信息屡屡可见。严格说来,我国的报告编制的随意性很大,不同的报告根本不具有可比性,同时,财务报告的往往不真实,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至于表外披露,更谈不上规范二字,已引起了一系列不良后果。今天,我国的财务报告表外披露存在着很大缺陷(有关表外披露的规定较少,各公司在表外披露上随意性很大)。事实上这已经引起广大信息使用者的不满,要求规范财务报告表外披露的呼声日趋高涨。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3)表外信息披露过于简单,缺乏充分性。我国许多公司借保护商业秘密为由,隐瞒对公司不利的会计信息的披露,对其不利的消息不予披露,这样,不仅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也给投资者利用内幕消息进行投资交易提供了方便。
3对策
为了改变目前我国表外披露中存在的不足,使表外信息真正发挥决策有用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提高表外披露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财务报告表外披露的地位。长期以来表外批露仅仅局限于对表内项目进行补充解释和说明,其目的只是为了帮助报表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表内项目。因此,为了使信息使用者认识到表外信息的重要性,政府应施行强制性披露政策,即以积极的姿态逐一规定表外信息披露的最低限度,督促企业的管理当局做好表外信息披露工作。当然这些规定不必像发达资本市场那样繁杂而广泛,而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文化背景披露足以使投资者作出正确决策的信息。久而久之,理性的信息使用者在阅读基本会计报表的同时,将会发现表外披露正好弥补了财务报告的某些缺陷,从而获得更多、更广的信息用于决策,就会更加重视对表外信息的阅读和。
2)进一步完善表外披露制度,应以财政部门为主,充分考虑证券监管部门,适时制定出市场所需的新的规范性法规。对财政部和证监委已颁布的一些具体准则和规范意见中,涉及表外信息披露方面不够完善、不够全面的地方,应予以修改和补充,尽快出台市场所急需的规范性法规:一是应加强和提高对外披露预测信息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建立预测信息制度。二是由于分部信息客观存在的重要性,应在我国的有关制度和已制定的具体会计准则中对分部信息做出具体规范。三是由于衍生工具的运用可规避风险,又可用于投机,在表外信息中披露是否得当,对信息使用者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应在我国的有关制度和具体准则中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做出具体规定的审计和检查,注册会计师应对有关制度等规定的强制性披露的信息进行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