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在证券市场中的作用(3)
2017-08-09 01:31
导读:四、简短的评论和展望 在对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时,西方学者早期采用的方法都是围绕着信息观下的差异性研究思路而进行的。从事
四、简短的评论和展望 在对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时,西方学者早期采用的方法都是围绕着信息观下的差异性研究思路而进行的。从事这种研究主要是为了验证会计盈余信息的发布或会计盈余的变动会在多大程度上引致股票价格发生变动。到了20世纪90年代,西方学者开始普遍研究会计盈余水平以及资产负债表上的某些重要项目的账面价值水平与股票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逐渐形成了信息观下的水平研究方法。水平研究的出现改善了差异性研究中将注意力主要集中于会计盈余信息的不足,开始将资产负债表中的重要项目作为股票价格的重要因素来加以考虑,充分注意到了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西方学者也纷纷开始对费尔萨姆——奥尔森计价模型进行验证,标志着研究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关系的另一种崭新的方法,即计价模型观开始形成。计价模型观注重的是根据估价日的每股账面净值和经过调整的未来各期的每股账面净值来确定股票的内在价值,不但形成与信息观完全不同的研究视角,也更加突出了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当然,费尔萨姆——奥尔森计价模型也考虑到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在模型中赋予了净资产收益率的重要作用。另外,随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逐渐被引入西方的传统会计模式中,西方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也开始研究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某些重要的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水平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亦即利用公允价值信息进行了许多信息观下的水平研究。那么,西方学者为何没有利用公允价值信息进行信息观下的差异性研究以及按照计价模型观进行研究呢?我们猜测可能是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1)对于公允价值的引入所导致的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是否能代表真正的盈利(或损失)以及这种盈利(或损失)的持久性把握不定,西方国家近几年对盈利、收益和全面收益这三种概念的划分充分反映了这种担心。(2)到为止,虽然公允价值信息开始在西方的财务报告中出现,并逐渐增多,但与历史成本信息相比,公允价值信息仍然占据很小的比例,因而不足以引发西方学者利用公允价值信息对费尔萨姆——奥尔森计价模型进行专门验证的兴趣。 从方法论上说,我们认为不存在信息观与计价模型观谁优谁劣的问题,它们之间的本质差别仅表现在对同一事物采用了不同的研究视角而矣。如果说信息观是研究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关系的一种间接方法的话,则计价观就是一种直接的方法,不存在信息观下所谓的黑匣子问题。因此,如果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股票计价模型的话,则从技术处理和结论的可信度方面来讲,我们认为计价观要明显优于信息观。这是因为,许多事例已表明,无论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有多强,“噪音”总是无处不在的,由此大大增加了信息观下的技术处理的难度。 随着亚洲金融风波的出现,人们普遍认识到金融市场的内在不稳定性。因此,为了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人们迫切需要知道各类金融工具的内在价值及其确定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方国家今后从事实证研究的重点应该是计价观。同时,随着公允价值属性的不断引入,在加大计量观下的水平研究的基础上,西方国家也应该在计价模型观下着重对公允价值属性的引入与不引入的效果进行比较。 到目前为止,我国实证会计研究都是围绕着信息观的思路而展开的,因此,我国在研究层次上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处于弱式有效性阶段,故在证券市场由弱式有效性向半强式有效性过渡的过程中,我国仍然应该加强信息观下的研究。但是,我国毫无疑问更应该开展按照西方国家计价模型观的思路对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但应注意的是,由于费尔萨姆——奥尔森计价模型是在美国这样的证券市场较为成熟的情况下产生的,模型的有效性对我国这样刚刚起步的证券市场是否同样适用,是否需要做出某些调整、怎样调整等等,尚有待我国学术界予以深思并进行经验验证。另外,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基本上未被引入我国的会计模式,故我国暂时还不存在如何在计量观下对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