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和谐理论的劳资关系协调预警机制的构建(3)
2017-08-09 01:52
导读:3.建立劳动者参与管理机制。在企业内部建立员工组织,使之参与 企业管理 的部分事务,以协调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企业在预警机制的建设过程中,应
3.建立劳动者参与管理机制。在企业内部建立员工组织,使之参与
企业管理的部分事务,以协调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企业在预警机制的建设过程中,应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和厂务公开等民主制度,加强对职工代表的
培训,不断提高其参与民主管理决策和监督的意识和能力,要逐步实现厂务公开,把厂务公开融入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体制之中,确保公开内容的真实性。
4.完善各级政府的劳动规制。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市场交易的裁判者、各方势力的平衡者和游戏规则的维护者,在劳资关系的统一和协调过程中,应发挥积极作用,并通过实施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来体现其功能。特别是地方各级政府,直接面对各种劳资冲突,并主要是通过微观规制来建设和谐的劳资关系。这就要求有关的劳动行政部门,抛弃狭隘的政绩观和所谓“理性”的利己心,秉公办事,提高效率,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等手段,一方面为投资者和经营者提供各种最热情的服务,另一方面对每一个企业雇工的权益要给予最有力的保障。
5.建立劳资争议调解制度。劳资关系协调预警机制并非万能,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减少和预防劳动争议的发生,并不能完全避免劳资争议。对于已经出现的劳资争议,企业应以积极的态度予以解决,在劳资争议的处理过程中,提供必要的调解,以平等友好的姿态对待双方的分歧,就双方的焦点问题进行协商谈判,相互尊重并且予以理解。劳资争议的协商处理不仅消除了存在的劳动争议,还有可能加深彼此的了解,和谐劳资关系。
6.完善企业的社会责任考评体系。形成企业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相协调的正确的责任机制,科学评价企业的社会责任。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也要建立在企业可能负担的基础上,不能假借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向企业搞乱摊派、乱收费。要根据企业的经济规模和实力,根据企业的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来评估企业的社会责任承担能力,使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经济责任相符,从而完善企业的社会责任考评体系。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五、结束语
基于和谐理论的劳资关系协调预警机制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
系统工程,涉及到多方主体的参与,是我国新时期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目的是要保持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然,该预警机制的构建还存在着其他有效措施,如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高效团队的建设和学习型组织的建立等,都对劳资关系的和谐与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席酉民,等.和谐管理思想与当代和谐管理理论[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2]齐志国.建立企业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的探讨[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1).
[3]王愧艾.关于建立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的思考[J].工会理论与实践,2001,(5).
[4]陈恕祥,等.西方发达国家劳资关系研究[M].北京: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5]风笑天,等.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研究[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6]葛玉辉.构建我国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思考[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