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会计国际化与国别化(2)

2017-08-10 01:33
导读:三、会计国别化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可改变 (一)会计国际化中面临的障碍 在会计的国际化中,我们注意到了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障碍,笔者认为,这些障碍
  三、会计国别化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可改变  (一)会计国际化中面临的障碍  在会计的国际化中,我们注意到了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障碍,笔者认为,这些障碍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可改变。  1.经济环境的差异。在当今世界上,我们在亚特兰大见到一家英国银行、在巴黎看到可口可乐,或者在扎伊尔发现法国飞机,都不会感到惊讶,这是因为商业活动已经实现了国际化。然而,描绘商业活动的语言———会计却并没有那么容易地跨越国界。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和报告惯例各不相同。这是因为会计反映的是它所应用于其中的国民经济及环境,即使在同一地理范围内,这种环境的表现也可能并不相同。例如,某些经济形态主要呈现出农业化的特点,而其余的则可能基于制造业、贸易或服务业;还有,一些经济形态以出口资源(如石油或黄金)为其主要特点,另外为数不少的经济体系是从业中获取其绝大部分经济收入的。在这些形形色色的经济环境中,存货及自然资源的计量、成本会计和外币转移手段等问题都有着不同的定位、侧重和发展程度。  2.千差万别的或体系。例如,在中央控制经济环境里,国家拥有全部或大部分国民财富,在这种很少或相对很少存在私人财产所有权的情况下,试图规定会计程序的充分揭示以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做法是徒劳无益的。而在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里,会计原则和报告惯例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私营部门中,他们大多由各利益主体达成协议或者共识。在一些家族式公司占主导地位的国家里,财务信息披露惯例通常较那些大型的公众控制公司占优势的国家更不完善。许多国家要求财务报表必须与纳税申报保持一致,这也导致了各国会计惯例的多样性。  3.文化、等其他问题。各个国家会计职业的发展水平和平均受教育程度、观念以及文化上的差异巨大,这导致了会计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会计的不同,这些方面的诸多因素造就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会计形态。  一国政府经过不懈的努力或许能够对其基本经济体制以及理论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然而,要将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影响淡化,或者对政治体制及法律环境实施重大变更则极为困难。事实上,正是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政治法律制度等这类因素真正阻碍了国际会计协调活动的进程,如果再与国家荣誉或民族感情等问题结合在一起,情况就变得更加微妙复杂。人们发现即使在西方国家内部,试图进一步减少会计理论差异和实务分歧的努力也遭遇到了难以想像的困难。实际上,包括美、英、法、德、日等经济强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仍旧以本国所制定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工作的依据。正是因为存在一些不可克服的困难,使得建立一套能让各国皆大欢喜并且一直奉行的国际会计准则,在任何时候都不具有令人乐观的可能性。全球会计统一只能是一种幻想。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与IASB(I ASC)共存的局面维持了将近30年,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虽然FASB开始积极支持IASB制定“全球会计准则”,但是FASB同时认为,即使IASB制定“全球会计准则”取得成功,美国国内的会计准则还是应以一定的方式存在。理由是,首先美国市场正从事着高度专业化、复杂化或独特的交易,他们只能通过国家准则制定机构加以最有效的处理;其次,现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庞大体系需要不时地加以修订,新改组的IASB不可能将此项工作作为首要工作来抓,而作为国家准则制定机构的FASB的继续存在,能够确保美国方面的观点在IASB制定准则时得到充分的考虑,并且还能使IASB建立一个与关键机构保持密切联系的渠道。因此,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FASB对国际准则制定的承诺将维持在FASB同时制定国内准则的限度内,力争在会计准则协调的同时维持“国别化”。  (二)对国际化面临的思考  美国既然都如此,那中国呢?“会计是环境的产物”,会计准则的环境适用性非常重要。中国在会计准则国际协调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也是本国的环境问题。较美国不同的是,中国面临的环境更加特殊,更加需要注意考虑“国别化”。国际会计准则主要是以发达的市场国家为基础制定的。我国作为一个经济转轨国家,在市场发育、制度等环境因素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们注意到了中国存在的一些特殊问题:  1.从市场本身的看,我国市场经济正处于发育阶段,间的交易行为不太规范,市场竞争不充分,国有企业相互之间的交易比较多,且关联交易较为普遍。我国资本市场起步也比较晚,规模相对较小,作为资本市场主体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比较特殊,既有公众股,还有国有股、法人股。其中国有股和法人股所占的份额较大,而且不能像社会公众股那样在市场上公开进行交易。这些特殊的国情显然会极大的会计的核算和会计体系的建立。  2.从企业监管和业绩评价看,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公司进行监管评价的主要指标是利润而不是未来的现金流量,强调的是过去的会计信息。比如,公司发行新股,必须在最近三年内连续赢利(《公司法》第137条)。受我国企业监管和业绩评价需要的制约,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侧重于规范利润表与国际会计准则关注资产负债表是两种不同的观点,所遵循的会计原则也不一样。  3.从法律制度方面看,我国的法律体系类似于大陆法系,这意味着法律条款规定的必须予以遵循,相应地,我们在会计准则中也要体现涉及国家法律规定的相关内容。比如,我国《公司法》规定企业应当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益金和公积金,并规定了计提的比例等等,这些法律规定必须写进我们的准则和制度中,通过企业的会计核算在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中予以揭示。  4.从会计信息使用者来看,在中国,国有控股企业居多,国家是企业最大的股东,社会公众等投资者则是一些较为分散的小股东。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机构投资者则占有绝对优势,由于投资者结构的不同,从而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就不一样。而且,我国部分企业尚未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会计监管体系也不太健全,会计准则的制定还必须考虑会计准则实施中的一些问题,以确保会计准则的顺利执行。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上这些问题的消除或改变都不是一朝一夕甚至不是十年八年的事情,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问题即使得到解决,那么还会有新的其他的问题出现。笔者认为,不会有那么一天,中国的会计国情可以等同于世界的会计“国情”,而只需要执行“全球准则”不需要国内做任何事情了。
上一篇: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