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基于政企博弈视角的企业环境本钱分析

2017-08-10 06:24
导读:会计论文毕业论文,基于政企博弈视角的企业环境本钱分析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生态环境本钱已
摘要:生态环境本钱已成为企业环境会计核算的重要科目,同时,各级政府有通过征税等方式来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减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义务,因此,企业生态环境本钱外部性与政府的公益性会有“冲突”,双方的博弈也在所难免。通过建立政府与企业战略博弈框架,分析影响政企博弈的因素,达到企业生态环境本钱与政府监管收益(生态环境补偿)的最优化组合。
  关键词:环境会计;环境本钱;博弈论
  
  企业是由一系列不完全契约相联结的经济实体,在各契约关系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使环境会计信息失真成为可能,企业的环境本钱也不可避免。政府作为保护和监测生态环境的职能部分,借助各种手段对企业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予以处理。我国当前的各类环境保***律和规章作为一种公共合约,其制订不再是纯技术性的,而是企业和政府相互间多次博弈的结果。理性的环保法规能够充分兼顾双方的利益,成为博弈各方自愿执行的有约束力的社会契约。由于政府与企业的地位不完全对等,企业在环保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政府和企业双方很难达到“纳什均衡”。处于博弈劣势一方的企业势必会通过其他方式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从而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及恶性环境污染破坏事件时有发生。
  
  一、政府和企业的博弈分析
  
  本研究假定博弈模型中的参与者(政府和企业)都是理性的,不受感情因素的影响;假定企业是追求最大利润的经济人,企业增加的利润来自于因破坏环境带来的逾额收益;假定作为公众的政府有推动经济增长(表现为促进企业增加收益)的偏好,作为经济人的政府有追求自身租金的偏好,企业上缴的排污费全部转化为政府租金。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政府作为环境治理监管方和企业环境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往往依据包括会计报表所反映的环境污染信息在内的各种信息来进行宏观经济调控、课征企业税收等。若政府利用真实环境会计报表所提供环境污染信息所带来的效用为G,其本钱是c;若得到的是被隐瞒环境污染信息的虚假会计报表,其效用为0。同理,若企业提供真实环境会计报表的效用为E,提供虚假环境会计报表的效用为H,由于提供虚假报表被发现可能遭到的处罚为I。那么可以得到政府与企业的博弈框架(王多样等,2008),如表1所示。
  针对[E,G-c]博弈组合,企业如实提供环境污染信息及其环境会计报表,其效用为E;政府收到这些信息并经过证实,对企业予以经济处罚,实在际效用为G-c。在这对博弈组合中,企业付出的环境本钱,即政府给予的经济处罚为G-C;政府至少要花费G-c以治理企业污染破坏的生态环境,这是一个“两败俱伤”的博弈过程,其结果是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
  针对[H-I,G-C]博弈组合,企业隐瞒环境污染信息,提供虚假环境会计报表,实在际效用为H-I;政府收到这些信息并予以证实,对企业予以经济处罚,实在际效用为G-C。此时企业承担的环境本钱为H,这种情形普遍存在,主要是由于政府部分切实履行职责,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比较重视。
  针对[E,0]博弈组合,企业如实提供环境污染信息及其环境会计报表,其效用为E;政府收到这些信息后未予证实,也未予罚款,实在际效用为0,企业没有实际支付环境本钱,但其隐形环境本钱E是存在的。这种情形在实际中并未几见,主要是由于政府部分一时疏于治理。
  针对[H-I,0]博弈组合,企业隐瞒环境污染信息,提供虚假环境会计报表,实在际效用为H-I;政府收到这些信息并未予以证实,对该企业习惯性地予以经济处罚,实在际效用为0。在这个博弈组合中,企业实际未支付环境本钱,但是隐形环境本钱H-I是存在的。这种情形就是博弈论中的“纳什均衡”。企业逃脱经济处罚是以自身长久的良好环保记录为基础的,政府不对该企业予以处罚也是基于此。实际中,由于企业受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使,很难做到对生态环境的长久保护,也很难积累“环保信用”,因此,这轮博弈的“纳什均衡”较难实现。
上一篇:我国政府投资“监督软化”现象探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