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刍探信任关系理论视角下的会计失信(2)

2017-08-24 06:26
导读:二、会计失信的原因分析 1.产权不明晰,失去建立信誉的基础。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和重复博弈的规则。我国国
  二、会计失信的原因分析  1.产权不明晰,失去建立信誉的基础。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和重复博弈的规则。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不讲信誉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产权不清。产权不清,人们就无须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也不可能从守信中获利,就会选择牺牲信誉而追求眼前利益。此外,为什么大量私营、民营企业也不讲信誉?主要原因是他们感到产权没有得到安全的保障,面临被随时剥夺的可能,因而实际上产权也是不太清晰的,这导致他们没有稳定的预期,只好追求短平快,不愿意为建立信誉而投资。  2.政府管制过度和政府行为多变。政府管制越多,其政策越变化无常,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就越不稳定,就越可能去干一锤子买卖。例如,对游戏、娱乐和音像市场时开时关,收了税还要收费;所有这一切,都是政府过多干预的表现。  3.执法效果差,对不讲信誉行为惩罚不力。在我国,提供真实的信息,是现行制度的规范性要求,但当中的行动者违法获利大于守法得利时,行动者便不会选择守法。所以,我们不能指望人们会自觉自愿地守法守信。这时必须运用和行业自律规范提供足够有效的惩罚,并加以严格执行,使得违法不守信者得不偿失。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相应制度的执行、监管与惩罚措施均是极为不力,如惩罚对象和惩罚标准弹性大、不明确也不具体,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执法腐败、权大于法等。  执法效果差还表现在,违法的受益者、授意者不受罚,而具体执行人员却要代人受过。信誉是要靠法律来培育的,当法律无效的时候,我们不能过高地指望信誉会自动地产生。  4.新闻媒体的力量没有有效发挥出来,信息交流和传播受阻。信息交流和传播越快越广,受托人的守信意识会越强,因为有关受托人不守信的信息公开得越早,受托人不当得利的时间就越短,他不守信也就越不合算;有关受托人不守信的信息传播广了,受托人就无法通过空间的转移来继续行骗,即不能“打一枪,换一地方”。可以预见,当行骗者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时,讲信誉将成为社会主流。  但是在我国,由于新闻审查与管制制度的牵制(如对国内财经媒体中“指定信息披露”与“非指定信息披露”的区别对待),很多新闻无法报道出来或只能作为“内参”。有的即使曝了光,也不能吓倒行骗者。此种状态加速和加重了与行骗者伴随的会计失信。  三、会计失信的责任认定  会计作为一个信号显示机制,会计失信实际上显示的是经营者或大股东(政府作为大股东时也不例外)的不守信。但当企业委托人因利用会计信息而误信了受托人时,最容易将怨气发泄在会计身上,直接表现就是对会计的不信任,惩罚机制也作用在会计上,反而不去深究经营者这种受托人了。而且,经营者可以借口不懂会计专业知识,将责任完全推脱给会计。处于弱势地位的会计(会计自愿“共谋”的情况除外)这时部分地成了经营者的“替罪羊”。  鉴于此,笔者认为,会计失信的责任表面上归属于会计系统和会计行业,但实质上主要在于企业经营者。也就是说,认定企业经营者为“主犯”的话,会计顶多算一个“从犯”。  四、维护会计信用的建议  1.明晰产权,重建信任基石。现实世界的社会和问题,就是行动者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的行为结果。人如何行为,关键在于他所处的约束。产权就是一种让人说实话的约束条件,因为明晰的产权促使人们自觉追求长远利益,能保证说实话的收益不小于说假话的收益。这样一来,为了获得长期利益,天生不守信的人也会有积极性去建立自己守信的声誉。因此,产权是信任的基础。  2.明确界定政府的权力,规范政府行为,让政府成为讲信誉的表率。西方市场的骗子主要是由讲信誉的企业而不是由政府打倒的。所以,要严格限制并明确界定政府的权力,比如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的审批权,清理政府部门几乎不受限制的制定利己不利他人的法律和政策的权利,禁止政府直接参与市场交易活动,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等。  3.完善法律体系,加大对不守信者的惩罚力度,提高执法效率。法律和信任既有分工,又有互补性,法律可以促进信任的建立。有了明晰的产权,并不意味着人们就一定守法守信,还要有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来保护产权。  为此,我国要在完善法律体系方面下功夫。在会计方面,要协调好财政部与证监会的关系,防止政出多门,并避免会计法规中的漏洞和相互间矛盾。其次,要改变过去罚则中的补偿性处罚为惩罚性处罚,惩罚要大到能够事前遏制人们萌发不守信的动机,而不是事后补偿别人的损失。比如,在《会计法》中,应提高对违法的单位责任人的惩罚标准,并尽快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最后,要真正解决法律的执行问题,维护法律的尊严。要维护会计信任,严格执法是重要的一步。  4.净化社会环境,培养公民的信用意识。信用危机已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泛滥,要解决会计失信问题,不能只会计从业者,而必须全面开展公民的信用意识教育,让每一位公民都能体会到只有讲信用才能获利,否则损失是极大的,甚至是无法弥补的。这里,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尤其是国家公职人员。他们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一定要让受教育者看到守信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当信用成为人们处世的资本和企业的无形资产,这个社会不能容忍任何失信行为时,失信者就没有生存空间了,会计失信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会计从此不必再做“替罪羊”;其清名可望得以恢复。  5.建立有效的信息传输系统,并使新闻媒体成为值得委托人信赖的第三信息源。国际上的一项证明,人均传媒量和电话普及率与国民间的信任程度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利用IT技术和通讯业,通过视信誉为唯一资产的资信评估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建立起一套快捷而有效的信息传输系统,将会使不守信者无所遁形。其中,新闻媒体是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它属于委托人信息的第三来源。
上一篇:战略成本管理与营销决策管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