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会计委派制与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2)
2017-08-25 01:51
导读:二、内控的目标及优化内部控制的对策 内部控制与实务随着、和技术等环境的变化经历了丰富多彩的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
二、内控的目标及优化内部控制的对策 内部控制与实务随着、和技术等环境的变化经历了丰富多彩的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4个发展阶段。其中,由美国注册师协会(AICPA)、美国
会计学会(AAA)、财务经理协会(FEI)、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和管理会计师协会(IMA)五大学会共同组成的COSO委员会,于1992年发表,并于1994年修订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标志着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进入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新阶段。该报告所指的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实现提高业务活动的效果与效率、增强财务报告可靠性及有关法规的遵从性等目标所提供合理保证的一个过程。通过这一定义,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内部控制的目标就是要保护企业资产的完全完整,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规范企业的相关行为,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否充分发挥效能,关键在于制度的落实。为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1)增强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作用。首先要强化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导地位。突出其核心作用;其次是实行独立董事制度,通过对董事会这一内部机构的适当外部化,引入外部的独立董事,以期对内部人形成一定的监督制约,最大限度地维护所有股东的权益;再次是明确董事会内部分工,设立专门委员会。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素质,加强内部管理控制。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境界和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为内部控制程序的落实创造较好的人文环境。 (3)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内部审计是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因素,同时是内控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对内部控制的检查和再控制,以消除内部控制的各种因素。它是落实内控的一个保证。 (4)建立落实机制。制度落实好坏,除人的主观因素外,还需要有相应的机制来制约。需要建立相关人员的责任制、定期考核机制和必要的责任追究机制,使内部控制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以上所述的几点对策,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强化董事会的作用是落实内部控制制度的前提;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人员素质是手段;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是保证;建立落实机制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