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会计信息失真在主观方面的一些探讨(2)
2017-08-25 01:51
导读:从会计信息供给者来看:会计信息供给者是指一个会计主体的管理者,它包括经营者与领导者;其中领导者是指一个会计主体内所设置的各个职位的主管者
从会计信息供给者来看:会计信息供给者是指一个会计主体的管理者,它包括经营者与领导者;其中领导者是指一个会计主体内所设置的各个职位的主管者,经营者是管理者中的高层人员,是最高层管理者。在诚信缺失方面,他们的表现形式相同、原因相类,只是程度有别而已。他们有的缺乏应有的
政治素质,名利思想驱使,以完成任务为底线、以迎合上级为目的地编报会计信息;有的因为本会计主体做出了重大贡献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而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成为其个体实施违规行为的动机;有的因拥有无人监督或无人敢监督的权力,使得其实施违规造假行为的风险很小、预期收益很大而预期成本很低;有的为侵占剩余价值,粉饰经营业绩,掩盖经营失误等目的以自己的“权威”强迫会计人员或与会计人员合谋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
从这两方面看,会计信息供给者的非诚信思想行为最易发生,其危害也最大。因为对一个会计主体而言,会计信息提供者在严格的内控制度和强有力的外在约束下,是不敢轻易也无法很容易地表现出一些非诚信行为的,除非其专业能力有限或其内在非常欲望存在。而会计信息供给者不然,在会计主体内部,他有着特殊的权力和地位支撑,存在着严重的“内部人控制”作用;在会计主体外部,他会倚仗委托代理关系的缺陷和政企、银企等关系的复杂化和未理顺而自寻活路,他可以因广泛拥有左右逢源、上下贯通的关系网络而以非诚信的思想行为创造出失真的会计信息对外报送。因此,我们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方面应高度关注会计信息供给者的诚信情况。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诊断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针对上述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和原因,我们还必须做进一步的诊断,以便开准药方、对症下药、治病救人。
1.望,就是观察了解会计主体所存在的会计现象,包括会计制度规范、会计用品资料、会计岗位设置等。因为从这些“会计现象”中很直接很明显地可看出会计信息提供者与供给者在履行会计行为、完成会计任务、保障会计质量等方面的责、权、利,并知道该会计主体的会计管理的规范程度,以此可初步判断其诚信环境的有无或优劣。试想,一个会计主体如果存有与《会计法》相违背的会计制度或根本没有适合自身的会计制度,如果其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档案资料等会计用品乱堆乱放乱用,如果其不符实际情况地设置出一些“大而全”或“小而全”的会计岗位或其职责规定不清不细,那么其会计工作的规范程度和诚信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2.闻,就是用敏锐的嗅觉去感觉和灵敏的听觉去感受会计主体的会计工作情况,尤其是诚信情况。从一次或多次的会计工作检查(包括纳税检查、财务检查、经济审计等)中,会计主体有关人员的语言、动作甚至面部表情等的非正常表现,我们是可以看到或嗅到或听到一些信息的。当然,从会计主体外部也可听到或嗅到相关的信息,比如新闻媒体对会计主体的报道、与会计主体相关利害关系人的打听等。通过这种“闻”的方式,可进一步证实其诚信有无及良好情况。
3.问,就是对会计主体的调查了解。如果说“闻”是从表面看问题的话,那么“问”和后面的“切”就是从实质看问题、用事实说话。通过对内对外的函询、面询、发放调查表等方式调查了解会计主体,可以“问”到一些没有“望”到和“闻”到的信息。
4.切,就是切合实际地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在会计信息失真诊断方面所做的“切”,就是根据国家经济发展、上级部门和会计主体自身的需要所做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目的性的监督检查工作,即前述的会计工作检查。这种检查贴近实际,深入细致,具有较强的严肃性、科学性和法规性,因此一直是我们进行会计诊断的行之有效的主要方法,今后也需大力强化。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四、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矫正
第一,加强会计工作的监管力度和深度,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