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研究(2)
2017-08-25 02:24
导读:(二)在线测试的实现可及时地解决应用软件自身存在的问题 I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使用的应用软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时是难免的,解决问题的办
(二)在线测试的实现可及时地解决应用软件自身存在的问题
I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使用的应用软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时是难免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无非这样两个:一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加强交流、充分测试;二是在软件运用过程中注意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但在单机系统下,用户与软件供应商之间因空间的阻隔往往很难充分交流,发现并解决问题费时费力。到了网络,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互联网提供的实时高质的通讯传输手段,可使用户和软件商之间在几秒钟内建立连接,这就给解决上述问题带来了方便。比如,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用户可通过网络随时向开发商提出要求或建议,开发商也可以把已开发完成的软件及时传送给用户进行测试;在软件使用过程中,开发商可通过网络对用户的系统进行定期的在线测试,一旦发现问题可及时通知用户并进行在线升级,把BUG的存在时间控制在最短,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三)监控与操作的职责分离可进一步强化系统内部的相互牵制
职责分离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企业通过把不相容的工作分派给不同的人员担当以达到相互牵制。但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由于计算机的自动高效的特点,许多不相容的工作(如制单与审核)都已合并到一起由计算机统一执行,这就形成内控隐患。为了强化系统的内部控制,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是在电算化系统内分设操作与监控两个岗位,对每一笔业务同时进行多方备份。当会计人员利用电算化系统进行账务处理时,其操作和数据也被同步记录在监控人员的机器上,并由监控人员进行及时备份、定期审查。一旦主管部门或审计人员对某些数据产生怀疑时,可利用监控人员备份的原始记录进行调查、辨明真伪,这样就强化了电算化系统内部的相互牵制,有效地预防作弊。
(四)采用加密码的签名,可增强电子化原始数据的防伪功能
在无纸化的信息系统环境中,如果软件正确无误,系统传输安全可靠,则会计信息系统中派生数据(包括电子化的记账凭证、账簿数据和会计报表)的正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完全取决于电子原始数据。反之,如果不精确、不完整、不合法的原始数据被记录和维护,将会以后所有的会计处理,导致一系列派生数据的失真。因此,电子化的原始数据的审核和确认显得尤为重要。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原始凭证的审核是通过对纸质原始凭证上有关责任人签名的辨别和相关凭证的相互核对来完成的。电子化原始数据的审核可采取类似的:一要注意相关业务不同数据记录之间的相互核对;二要关注经办人、批准人等相关人员的电子签名。电子签名不同于手工签章,会计如何确认这种电子签名的有效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的多数会计核算软件中,电子签名广泛采用普通汉字或字母代码填写,很容易被摹仿或伪造。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增强电子原始数据的防伪功能,宜采用加密码进行电子签名,使其不容易被篡改或伪造。
(五)充分利用IT技术,增强会计系统的安全控制
网络技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促进了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但网络安全问题若不能有效地得到解决,必将限制网络会计系统的与应用。网络会计系统安全控制的途径主要包括:
1.系统软件安全控制。要按操作权限严格控制系统软件的安装与修改,按操作规程定期对系统软件进行安全性检查。当系统被破坏时,要求系统软件具备紧急响应、强制备份、快速重构和快速恢复等功能。
2.数据资源安全控制。数据库系统是整个网络会计系统安全控制的核心,数据库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系统内外人员对数据库的非法访问;二是系统故障、误操作或人为破坏造成数据库的物理损毁。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定义、应用数据子模式。即根据不同类别的用户或应用项目分别定义不同的数据子集,针对特定类型的用户开放,以限制合法用户或非法访问者轻易获取全部会计数据资源;(2)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制度。数据备份是数据恢复与重建的基础,是一种常见的数据控制手段,网络中利用两个服务器进行双机镜像映射备份是数据备份的先进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