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成因剖析(2)
2017-08-25 06:30
导读:(三)管理人员私欲膨胀 管理者本应对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然而任何一个理性的人或主体都有利己的动机,这种利己的动
(三)管理人员私欲膨胀
管理者本应对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然而任何一个理性的人或主体都有利己的动机,这种利己的动机在信息不对称时就有可能行为化,由此引发造假的动机和行为。管理层由于拥有比他人更多更详细的内部信息,因此就极可能为了小集团或个人的利益,指使甚至强迫会计人员弄虚作假,导致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
1.
政治利益
会计舞弊虽然产生于经济领域但是包含着深刻的政治利益。这从美国总统选举过程中揭露出来的经费筹集交易内幕等现象中可见一斑。在我国,上市公司的业绩是企业高管人员的“形象工程”和“政治资本”,对很多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来说更是如此。一些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为了追求政绩,捞取政治资本,谋求个人升迁,“不得不”借助于会计舞弊来粉饰公司的经营业绩。这是我国政企脱钩不彻底,市场经济不成熟的具体表现,也是公司产生会计舞弊的主要原因之一。
2.经济利益
美国公司的会计舞弊常常与其高管人员的期权制度相关联。在我国,由于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控股公司的薪酬体系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水平与其付出的劳动极不相配,个人收入偏低,容易导致部分高层管理人员因心理失衡而舞弊。另一方面,虽然我国期权制度并不普遍,但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依然与高管人员的个人经济利益如工资、奖金等密切相关,管理人员利用自身拥有的“信息不对称”优势,通过虚增收入、利润甚至偷逃税款、抬高股价等会计舞弊行为,可以掩盖决策失误和经营损失,直接增加个人经济利益,并且,会计舞弊所带来的好处由其享有,所受的处罚则由公司股东承担。
大学排名
(四)融资或再融资
资金短缺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公司面临的主要财务困境。资金不足不仅直接影响到公司经营业务的正常开展,而且将导致公司周转不灵,甚至破产倒闭。但是,公司不管从信用市场还是资本市场融资,都会遇到较高的“门槛”,也就是说,只有经营状况好,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强,并符合条件的公司才有可能从信用市场或资本市场取得资金。不少公司靠自身的正常经营活动是达不到这些融资条件的,为了筹措资金,只有千方百计对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包装”,以期获得有关方面批准或说服资金提供者做出决策。
例如,在资本市场融资常常会遇到三道门槛,一些公司就是靠会计舞弊来迈过它们的。一是上市的门槛。有关证券法规明确规定,公司初次发行股票进行融资时,必须连续三年盈利,并且经营业绩应比较突出,为了能上市,达不到条件的公司或希望筹集更多资金的公司(注: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数额为发行价与发行额度的乘积,在发行额度有限的情况下,为尽可能多地募集资金,上市公司只能提高发行价格。尽管没有明文规定但发行市盈率基本是个常量,要提高每股发行价格就只能在每股收益上做文章。)只有进行财务包装。东方锅炉、红光实业、麦科特、郑百文、黎明股份、大东海都是虚构前三年利润,通过“包装”上市的。二是配股的门槛。上市公司申请配股时,要求公司在申请配股的前三个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公司可以略低,但也不得低于9%,为实现配股,净资产收益率低的上市公司会进行会计舞弊。三是增发新股的门槛。增发新股的条件虽然比配股低,但也要求公司在增发新股的前三年必须连续盈利,为增发新股,没有连续三年盈利的上市公司也会通过造假来达到增发新股的条件。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以下一组数据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上市公司为了融资而进行会计舞弊的普遍性:1997年在755家上市公司中,净资产收益率在10%至11%的高达211家,约占28%。1999年证监会修改了配股条件,要求净资产收益率三年平均在10%以上,但最低不得低于6%。结果,1999年度上市公司公布的净资产收益率低于10%的比比皆是,但低于6%的却屈指可数。